搜索
从来非佛亦非仙,直以虚心谢世缘。饥火尽时无内热,睡蛇死后得安眠。
饥肠自饱无非药,定性难摇始是禅。麦饭葱羹俱不设,馆君清坐不论年。
猜你喜欢
予读古人书,遂识古人面。不是识古人,邪正心自见。
贵义轻财求俗誉,一钱与人便骄倨。昨朝为火今为冰,
此道非君独抚膺。
条侯得剧孟,吴楚坐可馘。
我知无能为,失此一敌国。
伟哉奇男子,侠气横八极。
书生复何者,肮脏老笔墨。
刺口论安危,事往歆可益。
匹天啸空野,惊尘一方塞。
区区空有意,浩荡洗锋镝。
何如吴王孙,语辄面浮赤。
交游得朱亥,负贩鄙胶鬲。
腰间铁丝箭,上镞紫寒翮。
笑指蛇豕区,灭此而后食。
诸公未备知,欲荐恨无力。
明日我过君,烹牛啖社客。
当书游侠传,令子姓名曰。
横塘清浅藕花开,绰约冰姿绝點埃。
雨过浑疑汤饼试,风生却讶玉山颓。
未经太液承恩去,先向东林结社来。
铨次群芳须第一,妖红丽紫尽舆台。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wǎn)头上髻(jì),明月与作耳边珰(dāng)。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lǐ)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chāng)蒲(pú)花,明朝枫树老。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参考资料:
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红纱:红纱衣。
绾: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髻:发髻。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珰: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此指春风。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绿浦,这里指水上。
菖蒲:植物名。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乐府《大堤曲》这一诗题多是描述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六朝人题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这一诗题。
李贺的这首《大堤曲》写的是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客的一段爱情生活。开头两句交待了这个女子的居所。横塘在当时是一个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古代也有人根据《大堤曲》这一诗题推测,此处所指当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横塘(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实这里只是泛指横塘、大堤这样的水乡,所以诗中大堤横塘参差互用,也就是互指。“红纱满桂香”是说透过那绯红的窗纱,沁出闺房的桂香。而后“青云”两句通过写这个女子青云般的发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动人。这是采用汉代乐府《陌上桑》的衬托手法。下面“莲风起”四个三字句,交待了这个女子与那个“北人”恋爱的经过。在那莲叶随风起舞的春季,由北方来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而留连在“红纱满桂香”的闺房。下面“郎食”两句,以饮食之精美,极言两情之绸缪,爱情生活之美好。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爱的隐语。结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行别离之念。“襄阳道”指其行程。菖蒲花开于春末,此处喻女子易逝的青春年华,因古人认为菖蒲难得见花。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绿浦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复返之事来劝情人莫生远行的念头。最后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李贺这首诗全无其“风樯阵马”的奇诡幻诞风格,而是力摹乐府古体。以一个笃情女子口吻写出秦淮水边商女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生活。也在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离多合少之苦。在这方面是《古诗十九首》的遗风。而诗中喜用美言绮语,清丽动人,深得六朝乐府之妙。
青鸾有翼,飞鸿无数,消息何曾轻到。
瑶琴尘满十三徽,止记得,思归一调。
此时便去,梁间燕子,定笑画眉人老,天涯况是少归期,又匹马,乱山残照。
薄宦归来卜数椽,悭囊倍费买山钱。
地幽不减林泉盛,天阔浑疑风月偏。
事与心违方问舍,客将老至合归田。
平生豪气今如此,百尺楼高空自怜。
因露寝兮产灵芝。
象三德兮瑞应图。
延寿命兮光此都。
配上帝兮象太微。
参日月兮扬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