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溪斋之后未多年,有子亲曾闻性天。助祭此行春满眼,沙明草暖白鸥眠。
猜你喜欢
秋风湖上萧(xiāo)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zhāo)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liǎn)双蛾。路人啼更多。
秋风徐徐,湖上风雨潇潇,你刚想启程,又被雨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我会十分忧愁。
送行的佳人们的千滴泪,一起洒向钱塘江水。不用为分别而愁苦,你不见路上还有更多的人在洒泪相别。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21-223
2、徐康铭.儿童读唐宋词图绘.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年6月:89
萧萧:同潇潇,形容风雨急骤。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这里借指送别的对象陈襄。漫:枉,徒然。朝:早晨。
佳人:美女,指宫妓。敛双蛾:即皱眉,此处指流泪。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别陈襄的杭州百姓。
上片先写天意留客。“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西湖上的晴雨变化是常见的现象,离任的太守陈襄将要远行,却被风雨留住。这是天从人意的美事,老天爷仿佛被送别的人们所感动,所以才特意以“萧萧雨”“留住”客人,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是老天有情。接下来苏轼笔锋陡然一转,“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为何这样写。接下去苏轼又把笔锋收回来,申述了一个使人信服的理由,“明朝愁杀人”原来是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到明天送别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会把人“愁”死的!可见老天有情,人更有情。经过这一纵一擒,心理上或情感上的回旋跌宕,苏轼将离情推向了纵深。
下片转换角度,写动人的送别场景。“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这两句写“佳人”泣别,“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同“长河水”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陈襄乘官船,从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别赋》中的词语,“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水。”“佳人”泣别是情重怨深的表现,这就把离情推向了一个高潮。“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这两句又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苏轼像是对“佳人”们说,你们还是收住眼泪吧,且看站立在大路两旁的杭州百姓,他们哭得比你们还要伤心呢!广大百姓自愿前来送别一位离任的地方官,尽情挥洒泪水,离别场面庄严、感人。可以说,这是百姓对一位官员的最高褒奖。苏轼这样写,非溢美之辞。是苏轼从侧面写出了陈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在把离情推向极顶的同时,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已觉春如许。更谁将、绿枝低插,暗蒙湖雨。雪鹭经过浑不见,为是柔条容与。
恰闪出、红廧琳宇。曾忆停桡浮碧屿,听歌头、信有渔郎住。
双翠鸟,拉烟去。
漫来行客增愁绪。便删除、乡关绵渺,望归何处。破帽横肩看鬓影,忽又拍来飞絮。
只赢得、零星攒聚。暂约东风重款款,贳村醪、细共斜阳语。
徐欲动,万千缕。
梨园处处按新词,桃叶家家度翠眉。
一自流传江左调,令人却忆六朝时。
台厂高虚夜色凉。木樨开散月痕香。坐深风露湿衣裳。
心寂已无长短梦,身阅便出是非场。人间何处是仙乡。
今古成何事?兴亡迹已陈。
干时无上策,避世且全真。
就日思明主,看云忆老亲。
到头垂白早,径醉曲生春。
子孝亲兮弟敬哥,休残骨肉起风波。
劬劳恩重须当报,手足情深要取和。
公艺同居今古罕,田真共处子孙多。
如斯遐迩皆称美,子孝亲兮弟敬哥。
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遗芳。鹰爪冬犹绿,阇提夜更香。
佛桑朝暮异,荔子岁年长。惟有松并竹,青青似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