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银汉迢迢大火流,兰桡弭节揽中洲。远书未寄逢征雁,暮杵初鸣对素鸥。
舞影每孤鳷鹊镜,琴心空敝鹔鹴裘。卿卿不惯如泥醉,离梦风吹上翠楼。
猜你喜欢
六月三江水,扁舟独客思。何劳远天色,不共小窗时。
一枕清波听,谁家玉笛吹。心藏山木咏,摇漾与君知。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用字传神: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全诗写的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途的忧虑和烦闷。然而“树梢帆初落,峰头月正圆”,却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区农村的苦瘠贫寒,表达了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忧虑。
稚子相呼脱锦衣,饷春不减道山薇。
翻身跳入炉中浴,透得山僧啮镞机。
宗庙有灵贤相出,黔黎无患太皇明。
千金结知己,自谓两不疑。诩诩气相下,握手肝胆披。
奈何黄金尽,一朝生别离。潜谋发机槛,反眼相倾危。
朝欢莫仇敌,状类犬豕为。安得金石心,千载永不移。
赫日真能永,微风亦自凉。故应便北户,何敢厌东墙。
汲水聊为戏,翻书却未忙。平生閒与懒,并觉味兼长。
白杨祠边石翁仲,雨湿苔痕宿泥重。前人骸骨后人心,丘陇华堂死生共。
盛时出入多弟兄,身骑厩马千黄金。年年酒肉酬寒食,秖恐春风霜鬓深。
春风无情谢桃李,流落空阡转邻里。里中前日卖浆儿,箫鼓还来葬新鬼。
草间翁仲何足论,荣枯万事随乾坤。田父抚剑生怒嗔,一朝慷慨弹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