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年谩作嵩山想,末路难回瘴海身。斜日西风总如昨,风流只欠倚栏人。
猜你喜欢
收却纶(lún)竿落照红,秋风宁(nìng)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123页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91页
纶竿:钓竿。落照:即夕阳。宁:犹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动解。“吹入”句: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收却纶竿落照红”,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收却”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别有一番意味。从字面上看,“收却”与“落照红”是同时发生的动作,而纵览全词,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即因“落照红”而“收却纶竿”,无须多言,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不假他求,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秋风宁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仍然是从细节着手,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不求他物,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此处着一“宁”字,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勾勒完风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音轻,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西山无时春,巉岩锁顽阴。
分明倚天壁,点缀无风林。
物固为人出,兴谁于此深。
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民间霓望正频倾,天泽如期为养耕。
终夜连朝淋不住,上畦下亩浸皆盈。
春来又见兹浓霈,秋穫何愁弗满情。
感格一机无外事,气和靖自有和声。
蓬飞匏击十余年,并荫华榱出偶然。
郭隗金台虽见礼,华歆龙尾岂能贤。
浮云世味闲先薄,寒柏交情老更坚。
明日河梁即分首,人生乐事信难全。
吴姬玉面如相识,寒立山隈欲下来。先与江南作春色,一枝倾倒向人开。
文人美人一媚幽,妒之不可效之羞,一以为友一为俦。
愿言相好不相同,笔墨烟粉随人工。
吾闻贤后妃,有周不可当。太姜及任姒,世德传无疆。
如何至后世,宫闱多滥觞。吕武恣淫虐,纷纷多色荒。
我家配圣祖,圣后并姬姜。仁孝实继之,辅治声洋洋。
徽音允相嗣,帝道日以昌。嗟嗟我圣善,子孙焉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