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白峰前青海尾,一目秋光弥万里。渔翁醉入芦花深,白鸟不飞天在水。
猜你喜欢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nóng)。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昨夜霜风,
参考资料:
1、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06-307
2、刘石等.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68-269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回首扶桑若个边,春风万里上归船。神龙馈供云迷海,仙女吹花月在天。
密意西来端有得,新诗东去岂无传。若逢石室烦通问,岁晚南湖学种莲。
蟹眼初翻颗颗珠,斟来香色味皆殊。《茶经》但著人间品,识得天河一派无。
修蛾谁染就。向青空晴春,倍添妍秀。浅幂霏微,似藐姑初醒,倦搴匼绣。
帝宇河山,还又是、凄凉时候。半郭斜阳,一剪明波,替人僝僽。
烟霭凄迷望久。恍涌现金天,化城神鹫。咫尺灵场,问几时能向,幻尘挥手。
暝色阑干,闲倚到,残鸦啼后。应有仙云来往,招侬载酒。
春去春来何所之,春花随尔亦全稀。黄金大药终难驻,红袖娇遮晚更飞。
忍唱骊驹催客去,欲冯啼鸟唤侬归。年年此际肠堪断,何事东君如别离。
萧斋秋静,甚飞来、词句豪端露洁。惜少红牙低按拍,令我诗情飞越。
和靖梅花,廉夫铁笛,雅韵秋潮咽。伊人宛在,一尊遥对清樾。
回忆海国船唇,山城马背,胜友浮云灭。二十年来文字会,谁擅郑虔三绝。
绮岁惊才,停云按谱,未许豪情歇。知音可作,千秋共此明月。
城头渡可涉,早禾渡可斟。
试问安用舟,春水三丈余。
是维一都会,驵侩权征输。
郁郁多大姓,儒冠颇诗书。
以武断乡曲,旧俗小未除。
厌嚣谢近市,斩绝得僧区。
此地美水竹,林明见浴凫。
相追啑菱藻,天乐非世娱。
忆在田园日,放浪友禽鱼。
今来长山邑,忍饥抚惸孤。
出入部曲随,咳唾吏史趋。
形骸束簪笏,可意一事无。
谋生理未拙,仰愧拥肿樗。
曲肱晴檐低,结网看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