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楚江淮接海涛,百龙有职驱鼋鳌。
空中甍桷森然见,天上云霓不得高。
穆穆冕旒严帝制,纷纷牲币自神皋。
不知岳帝从何帝,要是天曹各有曹。
南极祝融炎剑戟,东方太皞却旌旄。
若容羲仲篡羲叔,亦许帝舜囚帝尧。
牛斗吾乡如失位,奎娄鲁野岂专朝。
人间职分已颠倒,愿正天纪尊嶢嶢。
猜你喜欢
太华岧峣晓正苍,真源遥溯气灵长。五材并用知金肃,万宝初收识白藏。
呼吸几人能入座,儿孙列岫尽成行。西南正有三年克,早晚欃枪扫鬼方。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lán)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更阑:更残,即夜深。奴:古代女子的谦称。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苍苍森列万株松,终日无风亦自风。白鹤来时清露下,月明天籁满秋空。
阴风何事吼檐牙,夜半窗前变物华。梦断只疑蟾影在,褰帏俄骇练光斜。
苦侵陋巷凌寒士,强入高楼媚酒家。霁后请看庭下草,蕙兰含绿出晴沙。
柳色依依边马鸣,故人万里赋西征。汉江旧绕褒斜谷,蜀道新悬骠骑营。
碛里梅花春不度,楼中羌笛夜偏清。相看怀抱萧条尽,陇水秦云雁几声。
青阳回轩邱,白日丽苍野。封如禹穴平,木类湘山赭。
不忍寝园荒,复来奠樽斝。彷佛见威神,云旗导风马。
当年国步蹙,实叹谋臣寡。空劳宵旰心,拜戎常不暇。
贼马与边烽,相将溃中夏。颓阳不东升,节士长喑哑。
及今擐甲兵,无复图宗社。飞章奏天庭,謇謇焉能舍。
华阴有王生,伏哭神床下。亮矣忠恳情,咨嗟传宦者。
遗臣日以希,有愿同谁写。
算餐英近成通例,人人都哆馋口。尊前笑把西风吃,花种先分三亩。
香在手。似仙灶、烧丹味入流霞候。谁将趣凑。有擘蟹鲖阳,烹鱼宋嫂,分我一杯又。
渊明节,从此东篱自守。枯肠秋色填够。霜华腴点琼浆腻,尽让老饕消受。
将进酒。问嚼雪、寒香可比梅花否。题糕节后。笑老可洋州,渭川千亩,辛苦一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