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佳山陪四绝,名士出三齐。
芬馥生兰茞,荒芜去菉藜。
光华深北斗,气象到西奎。
挥毫若吐霓。美求鲜鲤鱠,
珍访辟尘犀。出众青钱士,
翻经白玉篦。高张射鵰手,
稳步上天梯。吾友由斯道,
狂生不识蹊。淮南书有作,
商隐赋无题。慷慨簪频击,
吟哦手屡携。寒厅帘帟浅,
深夜笑言低。慎莫嘲雕虎,
从来学木鸡。
猜你喜欢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wēi)迤(yí)城阙(què)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yú)叹,凄其霜露浓。
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
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
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
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本站。
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炯:遥远。
净:明洁。重:重叠。
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归欤:归去。凄其:寒冷的样子。
这首诗,是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写的。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诗的上四句写景。旭日东升,登高一望,号称八百里秦川尽呈眼底,正东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显清晰。四周环顾,远近层峦叠嶂,泾渭纵横,山河互映,都显得明亮洁净,而长安都城则随山势而逶迤曲折,尤显气势雄伟。这四句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而眼界广阔,山河明净,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观景的特点,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见。下四句即转而着重写秋。无数竹丛在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一派秋声,五陵苍松翠柏,虽然不像其它树木那样黄叶凋零,但其森然凛冽,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写秋亦全然由具体的景物来作渲染和衬托。诗中对秋景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现在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客”是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辞官回乡叫“归”。“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是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天地起肃杀,蚩尤作五兵。赤刀重天府,铸出昆吾精。
古来神物有显晦,兹刀何以鸣不平。森森入手不盈尺,古制斑剥难知名。
建平永安年号阙,玉环金削无真评。鸊鹈膏冷土花涩,鮤鱴形蚀寒芒清。
赫连龙雀耀冰雪,苻坚神术埋榛荆。何人新丰醉贳酒,何人燕市歌送行。
遂令三寸露光怪,神彩奕奕声铿鍧。我把此刀重叹息,古光照人双眼瞪。
背嵌翡翠色闪灼,柄刻蝌蚪纹纵横。胡为尘埋数千载,吹毛削玉功无成。
今兹出土尚完好,发硎一鼓挥长鲸。吾闻宝刀贵大用,一脔之割非所争。
善刀而藏计亦得,锋锷内敛韬光明。慎勿小试镆铘钝,翻使牛刀笑武城。
一纪不出门,三年不窥园。有谁曾得似,高士李东轩。
绀甲青筐染菭衣,岛夷初寄北人时。离居定有石帆觉,
失伴唯应海月知。族类分明连琐gD,形容好个似蟛蜞。
病中无用霜螯处,寄与夫君左手持。
独立山城上,阑干对落晖。霞边双鸟没,草际一僧归。
古堞缘苍蔼,芳茨入翠微。南风吹四月,处处楝花飞。
教战诚无敌,充庭实可嘉。
指踪知拜处,服习认葩花。
远视惭刚鬣,深藏惜素牙。
十牛虽此夭,可奈可巴蛇。
别酒记春深,秋来少信音。出门谁共语,策杖祇幽寻。
晴叶因风堕,寒螀著露吟。荆门霜落早,离思亦难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