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处士水北隐,游踪漠南云。屡骑将军马,久客平原君。
口数卅六国,灿若掌上纹。我心已止水,波涛不沄沄。
虽羡投笔壮,肯辍莳药勤。雄谈五斗后,不觉静夜分。
老坡瘴海谪,新居枕江濆。西邻翟夫子,索漠聊为群。
眼前此异客,秋谷春欣欣。勿预龙山会,从我归耕耘。
猜你喜欢
谁赍庞通具,直入渊明家。篮舆欲命驾,山僧亦无花。
清泉自寒冽,绝磴时欹窊。时沙莽千里,历历见翟柤。
猛石伏如虎,长川曲如蛇。挟君幽并气,望远空吁嗟。
俯仰忆陈迹,知旧余疏麻。佳辰剩独笑,山月斟流霞。
君来已不寂,烂醉吾生涯。何必登高赋,戏墨聊涂鸦。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shèn)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sài),归邀麟(lín)阁名。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参考资料:
1、杨鸿儒.千家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4:330-331
2、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7-328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肃杀:使万物凋萎。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乐战:好战。之子:指崔融。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麟(lín)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萸如蝇子攒头赤,酒似鹅儿破壳黄。馈我真成两奇绝,为君大醉作重阳。
射策丁年取甲科,损躯慷慨事如何。零玑碎璧均堪惜,字字分明正气歌。
城外西湖烟雾光,孤山宛在水中央。门开独树悬青磴,径绕千花上碧堂。
兰艇桂桡操自稳,药房荷榻卧偏长。秋波不隔寻真路,乘兴须君到隐乡。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我本住林屋,风吹来锦城。
锦城亦休乐?所乐多友生。
相从不知久,相送不计程。
横绝峨眉巅,欲去有余情。
吾宗盖难弟,李郭人中英,
二杨懿文德,谭子资粹清。
相视心莫逆,剧谈四筵轻。
明朝各回首,云水相与平。
我今投绂去,行且扶藜耕。
凄凉别知赋,慷慨结客行。
後会岂不好,路长恐寒盟。
诸贤乃不凡,骨相有功名。
大厦罩群木,明廷朝万灵。
王畿坦如砥,结绶当同登。
道傍石湖水,谁能叩柴荆。
梦中傥相见,秉烛听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