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苍苍岭上松,独立傲冰雪。岁寒百卉彫,霜筠正秀绝。
栽者天所培,贤豪贵自决。节母励节时,艰难经百折。
昼耕陇如梯,夜卧衾似铁。滫瀡奉亲劳,义方训子切。
家有千里驹,腾骧迈前哲。苍黄国体变,匡时仗英杰。
护法志不挠,囹圄任扃鐍。安有守节母,肯令儿失节。
时清公论定,议院席再列。十月岭梅开,婺光照高洁。
瑶觞集群贤,随风霏玉屑。我有介眉词,吏事苦羁绁。
北望托冥鸿,聊表深诚结。
猜你喜欢
此家英妙姿,玉雪熙冠冕。
新诗一何似,鸾鹄见萧散。
蹑屣往从之,宁复念重趼。
珠歌翠舞。销尽沉雄春已暮。颠倒衣香。料理闲回一段肠。
春衫涴酒。旧梦重寻春熨透。乞取云仙。整顿图书上范船。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
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
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
惊鸿翻然不重顾,射鹿深冤更凄楚。
不将降虏赐周公,先识祸机杨德祖。
此意明明可自知,岂有神人来洛甫。
空用平生八斗才,七步那能说微步。
楚离日月常争光,湘夫人后夸高唐。
丹青画写鬼神趣,笔端调出返魂香。
妙画主文尽天艺,神理人心两无异。
此情万古恨茫茫,且为陈王说余意。
万木参天古睆睆,□陪□盖此登临。远山雨过千屏画,斜日穿花□地金。
对酒□怀成畅饮,题诗分韵动豪吟。兴阑随意苍苔坐,一曲熏风入舜琴。
未果为云逐去龙,楚江行处玉涵空。斡旋地利来天上,笼络人才入彀中。
仕路莫惊离合易,贡闱犹想笑言同。龙山便到秋还近,幽兴从他落帽风。
方丈借山区,灵峰即二禺。寻泉清嶂断,藉草白云俱。
岩树摇楼榭,窗烟冷狖鼯。坐怜神物变,惆怅对江湖。
秋日凄且厉,百卉(huì)具已腓(féi)。
爰(yuán)以履(lǚ)霜节,登高饯(jiàn)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shū)无依。
洲渚(zhǔ)四缅(miǎn)邈(miǎo),风水互乖违。
瞻(zhān)夕欣良宴,离言聿(yù)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yí)。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参考资料:
1、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58页2、(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百卉:百草。腓:草木枯萎。
爰:于是。履霜节:指九月。饯:设酒食送行。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冒:覆盖。倏:忽然,疾速。
洲渚:水中陆地。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瞻夕:傍晚。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离言:离别之辞。聿:语助词。
悬车:黄昏之前。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判:判然,分别。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回舟:归去之舟。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遗:遗落,消失。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终将人各两地,丰盛的送别晚宴上,浸满了离别的哀伤。最后写到清晨飞出的鸟儿陆续回巢,夕阳渐渐收起最后一抹余辉。离别时间已到,最终席中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各奔前程。“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注目行舟渐行渐远,最终也不过是这份感情随着自然变化而暗淡以趋于消亡。尽管此时心情颇为沉重,但诗人性格中达观的一面又在结尾处表现出来,在一个连死都不以为意的达观者那里,更不会为离别所累。
这首诗层次秩然,共四层:时间(兼点题)、地点、宴会、离别。前八句景语,后八句情语,淡而有味。诗人将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渲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