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铜仙辞汉铅泪垂,爵台瓦作鸳鸯飞。国山囤碑亦伪托,青盖黄旗竟入洛。
吴宫花草成荒芜,此砖何独全形模。纪年犹是三分国,垒石何如八阵图。
父兮如龙兄如虎,坐拥江东一片土。可怜身披鼲鼠裘,此缺应难鍊石补。
尔不玉碎乃瓦全,表墓聊志延陵阡。作公作卿亦何有,华屋山丘一回首。
呜呼!人生安得如尔寿。
猜你喜欢
山中六月可逃禅,相与清斋佛座前。风细石坛松落子,雨深沙窦竹垂鞭。
别来光景浑依旧,壁上题名不记年。底用忘归归自好,晚霞新月载溪船。
园中日涉趣云何,未老归来气亦豪。
还有郡人携斗酒,可无社客着方袍。
诗如信笔真难到,琴不安弦更自高。
办取白头猿鹤畔,莫教松菊只归陶。
一身憔悴对花眠,零落残魂倍黯然。人面不知何处去,悠悠生死别经年。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xǐng)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寻常:平常,平时。不省:谓未见过。江州司马:即白居易。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向来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
两头纤纤水溜绝。半黑半白烧岭雪。腷腷膊膊冻竹折。磊磊落落飞霰屑。
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
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枝头红日退霜华,矮树低墙密护遮。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