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寿母堂前列绮筵,何人一曲压群仙。个中信有华岩子,射出文光焕碧天。
猜你喜欢
才下多厄穷,地偏罕人客。
半生走四海,竟无第一策。
暮年忽大悟,惟有紧闭门,朝作一池墨,弄笔招羁魂。
初若奔騄骥,忽如掣蛟鲸,鬼神森出没,雷雨更晦明。
飞扬兴已极,投笔径就床,酣酣一枕睡,不觉幽梦长。
手携避秦人,行上腰带?,下视河流黄,仰看天宇青。
大呼自惊觉,夜半灯欲死,茆檐雨点滴,身乃在万里。
挑灯影突兀,顾问汝是谁。
留侯虽强食,轻举亦何疑?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在春暖花香之时,有位少年男子在这香气弥漫的绣屋中偷懒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虽然身处繁华似锦的临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觉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压抑;春风虽象从前一样吹拂着室中的灯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为了要吹灭灯光,吹残梅花,而没有了以前年青时代感受到的春的温情。
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此词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相对照参阅,则可见吴词之直,辛词之曲也。
摘笆看火,摘笆看火。汝身不自全,更管人间火。李斯佐秦亡,林甫炽唐祸。
摘笆看火。
陌上风光浓处。最是海棠风措。翠袖衬轻红,盈盈泪,怨春去。
黄昏微带雨。
雨声日夜催春老,不顾愁人鬓欲华。
堂上自来相熟燕,树间犹有未飞花。
诗篇闲里曾无数,酒盏生前亦有涯。
传语东风且从款,苍颜更畏数年加。
钱塘昔雨喜相逢,此夜漓江语笑同。愧我凡材陪峻列,爱君爽气逼秋穹。
盗知有备萑蒲静,民自无冤狴犴空。甄拔谩疑边地隔,五云举目是重曈。
天阔山长雨似烟,忽然飞去暗平川。
粳禾未宝籼禾瘦,不用廉纤便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