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夜多幽兴,危阑偶独凭。
月升星尽没,风劲雪重凝。
身似游边客,心如退院僧。
奇寒不可耐,归对北窗灯。
猜你喜欢
汲汲书弥短,悠悠夜增长。贫家不具烛,坐须明月光。
隐几四寂默,阴虫鸣我傍。天时有推敚,物性随悲伤。
感彼忽自惊,喟然发心狂。壮年何所成,忧患攒中肠。
咄嗟牛衣叟,妇女知激昂。国耻吾亦羞,如何埽封疆。
譬如笼中禽,左右不得翔。知音古亦稀,谁谓歌中商。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江南一作:江湖;纤细一作:肠断)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本站。
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飘泊江湖。魄一作拓。楚腰:指细腰美女。掌中轻: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飞燕外传》)。
十年:一作三年。青楼:旧指精美华丽的楼房,也指妓院。薄幸:薄情。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835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废,庸俗放荡之什。《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像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却一事无成,丝毫没有留下什么。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乐闲
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范蠡黄金像,谪仙白玉杯,不若渊明解印归。谁,似他能见机?醺醺醉,免人谈是非。
春闺
粉淡孤鸾镜,梦回双凤台,满院东风花正开。猜,玉奴何处来?阑干外,插花寻玉钗。
梅友元帅席上
粉筝才搊罢,锦笺初展开,小小机关走智儿猜。挨,小桃花下来。堪人爱,翠云簪玉钗。
百道山泉出峡来,汪洋赴壑尚萦回。已知学海终能至,须识灵源向此开。
云涛拥开沧海门,鼓鼙万叠鸣江村。仙翁引我峰顶望,耳目惊骇难穷源。
黄金铸鲸为酒樽,桂浆透彻冰雪盆。吴歌楚舞屏不用,夹道青玉排云根。
经纶事业重家世,昔闻父子今季昆。九丹炼就鼎灶温,刀圭足以齐乾坤。
我行欲别湖山去,为我索笔书长言。照乘不假明月珠,自有光焰生轺轩。
离崩匏落不禁秋,卧对萧骚月半钩。彭泽须收三顷秫,菊花无酒笑人不。
晚入荷华一叶香,羡君归兴满仙乡。他年上国来须早,今夜中秋别太忙。
虽厌风波同客路,已怜松柏共秋霜。东来传舍无多地,勤寄新诗莫我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