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前年渡汉水,已堕岘山泪。今年登峿台,独倚洼樽醉。
复此吴兴游,忽动楚泽思。自从有此山,游饮谁不至。
遐哉贤达流,望古仅一二。抱此山水衷,慷慨发长喟。
嗜好既殊俗,悲伤匪无意。遥遥千载人,唾地到吾辈。
岭云颇欲雪,野梅疏更细。渌水碧摇天,磐陀小可憩。
当为十日谋,有酒身无事。
猜你喜欢
山随宇宙结,千古真苒苒。登临足揽胜,兹来余复忝。
山椒耸太华,夷路谢跻险。溶溶鸭头水,绿净衣可染。
渔师网槎头,尽以红鲜掩。金刀鲙缕飞,来佐华觞滟。
前修俱鬼录,勋阀谩琬琰。谷虚禽响答,月皎烟华敛。
同登幸旷士,形迹孰拘检。长啸揖清流,一洗邹湛谄。
公无渡河,河不公惜。
黄河犹可,奈此河伯。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七饮相关乐趣多,风吹万籁尽笙歌。区区怀抱俱春意,笑尔高秋奈我何。
红药丛生满钓矶,无人珍重自芳菲。倘教全向雕阑种,肯减扬州金带围。
偶渡长江有所疑,自来浑朴耐撑持。金山㟞嵃空诸有,焦麓深藏景物滋。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xù)。泪珠阁定空相觑(qù)。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zhǔ)。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
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阁:同“搁”。空:空自,枉自。觑:细看。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无因:没有法子。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渚:水中小洲。
上片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情似游丝”,喻情之牵惹:“人如飞絮”,喻人之飘泊也。两句写出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游丝、飞絮,古代诗词中是常常联用的,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对内涵相关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迹地点出了季节,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
虽然如此,这两句毕竟还是属于总体上的概括、形容。所以接着便用一个特写镜头给予具体的细致的刻画——“泪珠阁定空相觑”。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下片写离别之后心情。过片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与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写伤别,下片写愁思,其间又能留下一些让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谓不断不粘、意绪相贯。
句中的“如今”,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如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这种手法,诗论家谓之“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