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翻喜疏棂扇扇关,黄姑亲得渡银湾。沁人肌息如沉水,煖我心肠似博山。
极慰离情惟握手,偶思前事转低颜。欲将栀子连诗赠,恩意还须托令娴。
猜你喜欢
垂老贫弥甚,虚教遇太平。
杜闲无马穴,釜冷有鱼生。
妾病常停织,儿饥屡辍耕。
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江上万顷波涛一个接一个涌来,戴斗笠披蓑衣的渔翁在江边垂钓。鱼儿正在水中深处,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钓上来。
鱼儿吞下了鱼饵又吐了出来,将信将疑迟迟不肯上钩。渔翁归来的时候已是水寒江静,只见满目青山明月当空。
参考资料:
1、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09月:第88页
2、江天主编.《中国才子文化集成第2卷》: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第525页
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于表明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
词的上片,“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渔翁不惜垂丝千尺。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
词的下片,“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该词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将张志和那种志不渝、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借此表明词人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和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词人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五云楼阙耸天颜,龙烛交光万寿山。缥缈祥风来帝所,御香时得到人间。
拂砌垂新柳,临窗醮绿蕉。含情脉脉自无聊。立向花阴深处、怕人瞧。
缺月双娥浅,春风笑脸娇。朱唇一点夺樱桃。不待向人私语、句魂消。
蜗舍映平湖,皤然一鲁儒。唯将酒作圣,不厌谷名愚。
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行看软轮起,未可号潜夫。
轻舟小驻绿杨堤,载得閒云过别溪。
云本无心天欲暮,一声何处杜鹃啼。
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沈沈。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醉倒清尊,姮娥应笑,犹有向来心。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