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
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
猜你喜欢
溪水日夜长,莫辨芦荻洲。桥面撑巨筏,门内维行舟。
邻家有破灶,来往纷游鯈。望中见屋脊,簸荡如浮沤。
下田不可救,沉没无一留。高田筑版插,全力保瓯窭。
须臾仍溃决,一概成洪流。谁绘《洚洞图》,为民陈凤楼?
帝尧方咨儆,应切怀襄忧。
戊子春徂夏,时若雨旸风。种苗行方遍,铺田渐芃芃。
农夫顾之喜,谓今岁其丰。如何欻遘患,霪雨无终穷。
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灾殃其数然,讵敢怨苍穹。
所嗟民无食,何以及岁终。作诗维告哀,声比寒号虫。
去年旱魃虐,焦卷苗无根。今岁商羊舞,沉浸连千村。
水旱适荐至,何策苏元元。吾闻上古时,备患有本原。
三年则馀一,仓廪常高屯。纵遇天灾至,民力堪自存。
救荒于既荒,所济何足论。而况并无策,蒿目空忧烦。
吾皇仁如天,湛恩垂涣汗。旧税与新租,全蠲岂惟半。
小民一岁间,县门踪迹断。奈何奉行者,天语敢轻玩。
公然肆追呼,不顾人愁叹。况此遭凶荒,岂能免逋窜。
长歌《舂陵行》,千载思浪漫。元结称浪叟,亦称漫叟,《舂陵行》,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yàn),秋来南向飞。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
2、许逸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67页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南向:向着南方。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去年蛾眉山,痛饮真得计。新蟾继秋阳,明洁谢点缀。
今年坐蜗庐,檐溜落空砌。花开信多雨,会少苦分袂。
茫茫大块间,游子况无蒂。百年能几何,行复惊改岁。
银汉无声露暗垂,玉蟾初上欲圆时。
清樽素瑟宜先赏,明夜阴晴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