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浮云富贵总无端,混沌人间献饭难。老泪穷途思阮籍,无车弹铗怨冯驩。
纵然风雨摧人杰,毕竟光芒耀韵坛。可惜黄钟输瓦釜,知君地下亦忧患。
猜你喜欢
猛闻噩耗若雷惊,坐对孤窗恸失声。尘世无缘留谪客,昊天何忍坠诗英。
韵高缥缈青霄月,笔掣苍茫碧海鲸。西望泸阳千里远,一声惠溥泪如倾。
忠州泸水水相通,旧景依稀泪眼中。附骥我忝名士列,燃薪君有古人风。
论诗高阁肝肠热,携手长桥意气雄。二十年来多少事,如烟如雾祇朦胧。
思往事,渡(dù)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gě)听秋雨,小簟轻衾(qīn)各自寒。
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参考资料:
1、张进德,王利锁主编;李伟昉总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08:370
干:即岸,江边。青蛾: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舸:船。簟:竹席。衾:被子,轻衾即薄被。
这首《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制。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而且描画出意中人的眉眼。这大约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载着他和她的小船,随着回忆的水流,沿江驰向了秋风秋雨的越山的场景。开头一个“思”字,带起“往事”,进而提掣着全词,把全词的内容界域在回忆的范围里;再一个“渡”字,表明词人此行的去向和乘载一乘着船儿沿江而前,至于去往何处,不得而知。词旨并非记游,而是透露一种朦胧的爱情。“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描画意中人的形态,并没有着笔她的眼睛,“青蛾”下面的明眸显得朦胧,从而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一个“低映”,再一个“看”,活画出少女遥望雨色迷蒙的越山的情态。这少女许是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词人的形象。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共眠”,极险,险些使词趣跌入邪秽的渊薮。“听秋雨”,极写词人与意中人虽同舸共眠却心愿难遂的凄苦心态与情状。既然是“秋雨”,那么这辰光最多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深秋,但词人却硬说是“寒”,是因为“各自”“小簟轻衾”。小簟,意中人所卧,隐写意中人娇小温柔;轻衾,词人所用,隐写不耐秋凉。或日二人皆“小簟轻衾”也未尝不可;但共眠分卧确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各自寒”便好无来由了。“各自寒”,分明使自然气温下降了许多,其原因当然是“天气不寒人心寒”了。这一韵曲折往复,蕴藉委婉,不言相思愁苦,而极言相思愁苦。
附带提一笔,词人与意中人只是心会神交,并没有结合。尽管好花旁落,词人却旧情不忘,所以有《桂殿秋》。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冬青花落麦登秋,几茺相思欲买舟。
近日客来因问讯,又闻触势过池州。
延秋门冷夜啼乌,宝玦王孙泣路隅。已弃此身同腐鼠,有威平日假妖狐。
北庭飞雪行头远,南斗流星应象殊。待唱迎鸾收野哭,五陵佳气未全无。
一目全牛万隙开。
况味年来薄,书音寄亦稀。
乱离多病后,人物故园非。
潮揭当年会,朋侪几旐归。
悲心那听此,生理念依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