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郊居去市远,猪羊稀入馔。
既畜鸡鹜群,复利鱼蟹贱。
暴殄非所安,击鲜况亲见。
那得屠杀业,为客美殽膳?余年尚有几,过日如露电。
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宴。
猜你喜欢
物生天地间,同此一太虚,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日夜相残杀,曾不置斯须,皮毛备裘褐,膏血资甘腴。
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飞潜何预汝,祸乃及禽鱼。
豺虎之害人,亦为饥所驱;汝顾不自省,何暇议彼欤?又于人类中,各私六尺躯,方其忿怒时,流血视若无。
我欲反其源,默观受气初,梃刃之所加,惨若在我肤。
朝饭一釜豆,暮饭一杯蔬,扪腹茆檐下,陶然欢有余。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本站。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老来合眼梦乡里,百尺浮图傍水西。宇宙何时无战伐,江湖到处有羁栖。
不嫌麋鹿添深迹,祗恐芭蕉失旧题。皓首归欤理荒秽,一畦春韭斩新齐。
曾听干将跃冶声,又看欧剑发精英。乡邦望里论家世,艺苑书中识姓名。
御墨亲题金榜字,宫恩新赐玉壶清。为君喜极须雄饮,力尽西江万里鲸。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hòu)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jīn)。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
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乌鸣犹感清新。
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
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古曾设南昌县。南昌尉:即南昌县尉。离亭:路旁驿亭。西: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青门:泛指城门。轩:车的通称。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
长筇自担药兼琴,话著名山即拟寻。
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
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
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
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