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帘半卷,纨扇生凉,满目绿阴清昼。曲曲阑干,立遍翠环红袖。
对斜晖、无语空低首。便待向、天涯极目,淡烟先暗堤柳。
夜久蟾光逗。念万里婵娟,为谁消瘦。恁种凄凉,况是别离时候。
尽无眠、梦怕相逢陡。算只有、相思两字,耐迢迢繁漏。
猜你喜欢
凭高望远,云断路迷,山簇暮寒凄紧。兰菊如斯,燕子怎知秋尽。想闺中、锦换新翻晕。自解佩匆匆散后,鸳鸯到今难问。只得愁成病。是悔上瑶台,误留金枕。不忍相忘,万里再寻音信。奈飘风、不许蓬莱近。又一番、冻雨凄凉,送归鸿成阵。
桃花院落,烟重露寒,寂寞禁烟晴昼。风拂珠帘,还记去年时候。惜春心,不喜闲窗绣。倚屏山,和衣睡觉。醺醺暗消残酒¤独倚危阑久。把玉笋偷弹,黛蛾轻斗。一点相思,万般自家甘受。抽金钗, 欲买丹青手。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
炉烟候暖,帘雨戒寒,倦极拥衾无寐。酒力初销,更听撼林惊吹。
引霜天、断角催人起。换向晓、娟娟素景,蟾华潋滟无际。
寂寞凭阑地。渐眼断京尘,梦迷湘水。后约丁宁,坐费翠封传泪。
好年光、虚度衰镫底。待与约、江湖送老,怕归鸿憔悴。
岩藤罥户,墙荔曳风,别是一番疏翠。閒话僧寮,冷落灶烟天气。
仗金刚、护梦悽惶里。写不尽、旧愁新恨,朝潮夕汐相继。
海啸淹闾里。况旅鹤惊霜,倦鳞喁水。笙路东风,日暖辜他月二。
困山梁、饮啄无欢意。祇绕树、旁皇三匝,问枝栖焉寄。
璧月上极浦。帆落人挝鼓。石城倒影,深夜鱼龙舞。佳气郁郁,紫阙腾云雨。回首分今古。千载是和非,夕阳中、双燕语。
向人诉。记玉井辘轳,胭脂涨腻,几许蛾眉妒。感叹息、花好随风去。流景如羽。且共乐升平,不须后庭玉树。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héng)。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xiāo)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参考资料:
1、叶嘉莹,袁行霈等.《宋元文学名作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6页
2、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出版社,2006.1:第273页
3、陈长喜.《中国历代名诗赏读(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690页
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小滩:喻纤云。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衣:比拟鸟鹊的羽毛。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报:回报,报答。
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5]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2]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地图东尽海云边,撰集如今洵可传。九斗光华归杰作,千年文献续遗编。
登临往迹跨灵运,抵牾人空识马迁。自叹三家村里客,得来纸上考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