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
猜你喜欢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yān)脂(zhī)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本站。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草绿新安郡,天春问政山。吴门三月里,桃李送舟还。
老动乡关思,新开江海颜。程潭高隐地,应共白鸥閒。
十年资章甫,人弃我亦闲。得从长沮游,时把严陵竿。
本非厌作吏,未忍违故山。朝来行西畴,果腹惟三餐。
信哉负郭美,五斗何足干。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
今岁餐英得,新晴满院秋。玉摇书案润,芳荫石床幽。
岂为寻香草,还宜度酒楼。东篱旧朋好,行复寄乡愁。
小暑初残节序嘉,探书因过邺侯家。诸峰似取支机石,一水曾通贯月查。
巧向天孙分杼柚,工从司马咏琵琶。清朝酒醒犹疑梦,玉露分明染鬓华。
烟水苍茫一叶舟。村醪处处独倾瓯。片帆风急从摇曳,双桨波平任溯流。
聊忘世,更无愁。绿蓑作枕睡船头。晚来堤柳寒烟起,倚棹长歌卷钓钩。
无缝冰轮万古同,御风飞到碧天中。
四方上下无遮碍,一点清光处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