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边用兵地,黯惨无人耕。
战士报国死,寒草迎春生。
沙飞贼风起,昼黑阵云横。
未持天下扫,何以扫欃枪。
猜你喜欢
杀气不上天,阴风吹雨血。冤魂不入地,髑髅哭沙月。
人命固有常,此地何夭折。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yān)脂(zhī)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本站。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或为挺拔或支离,笔妙能参造化奇。不用补天叹芹圃,愿供拾级作人梯。
腻玉染深红,艳丽难常好。已是人间祓禊时,花亦随春老。唤起曲生来,醉赏惟宜早。此去阴晴十日间,点点沾芳草。
呜呼!有明神宗之季国卼臲,光宗继之更短折。维时先生官给事,顾命乃与大臣列。
防微肩巨定大计,选侍移宫一朝决。再起中丞赴双阙,大柄已被阉人窃。
干儿义孙满庙廊,二十四罪愤所切。赤县争高宦者祠,彤庭遍染中丞血。
讵有婪赃杨大洪,舍人宁死心如铁。或言汉之厨顾洁其名,唐之牛李营其穴。
宋之洛蜀明东林,党祸纷纷蹈覆辙。封疆已被门户误,遂讥先生太激烈。
我谓此言殊不然,藉口保身附明哲。假使当年稍媕婀,张禹孔光更何别?
君子岂能误国家,目为党人正气绝。呜呼!正气绝,国乃灭。
青松翠竹碧沙头,草屋荒塘事事幽。时有道人来挹袖,也应题作小浮丘。
老龙恋潭窟,不雨亦不云。
吐涎出溪滑,吹腥隔林闻。
疾雷驱未去,鱼鳖竞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