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郎潇洒水为居,水碧山青画不如。
绿竹可供公子钓,紫鳞时掣季膺鱼。
幽寻胜事鸟窥牖,闲卧临窗燕拂书。
触目韶华总诗本,放怀端与世情疏。
猜你喜欢
委迤长堤望眼宽。天容海色总高寒。不知明月几时有,却向归艎尽意圆。
惊宿鸟,动回澜。十分夜色赴凭栏。舵楼汽笛冲波起,合作山阳赋里看。
别殿弓刀响,仓皇接郑王。尚愁宫正怒,含泪强添妆。
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金门四姓聚,绣毂五香来。
尘飞玛瑙勒,酒映砗磲杯。别有追游夜,秋窗向月开。
月出秋山空,素琴弹古曲。故人招不来,芳兰为谁绿。
凭栏又过观莲节,隔著红莲见白莲。欲起种莲人一问,明年花可似今年?
翳(yì)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xīn)。
静听江叟(sǒu)语,尽是厌兵人。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0-281
翳:荫蔽。乔木:高树。维:系住。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边老翁。厌兵:厌恶战争。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
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
有道难言□,虽贫未厌閒。
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