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
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
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
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
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概。
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
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
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
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
猜你喜欢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liǎn)余红,风沼萦(yíng)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xù)沾襟(jīn)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0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64
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花径:花丛间的小径。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仍:连续。著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恁:这样,如此。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分付:交托。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著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石榴花红细雨白,江南四月天气凉。须臾云散忽晴色,满院花树生幽香。
幽人抱病无可语,日出南窗看晴雨。小儿造化多戏人,世上俗子徒劳神。
五柳庄前霜叶枯,归来三径已荒芜。自书甲子纪正朔,世上那知刘寄奴。
午枕风轻睡足时,起来閒掩竹间扉。
登山剧欲君联臂,出户那堪客挽衣。
失脚半生沈世网,掀髯一笑见天机。
青山好去应须去,蘧瑗于今已觉非。
宝镜奁开素月空。晚妆慵结绣芙蓉。DA3A人娇语更尫尫。
倦浴金莲轻衫步,捧笙玉笋半当胸。枕痕又露一丝红。
澄溪暝度轻澌白。对平湖、淡烟隔。我与征鸿共行人,更张灯留客。
东园半是余花迹。料仙帆、到时发。若倚江楼望清淮,为殷勤乡国。
吾宗神秀时名儒,赠我三百隋侯珠。野人不识希世宝,但见照眼清而都。
我昔遥从雁山出,旅食贤关淹岁律。雅钦陆子常患多,更叹张融可无一。
长淮久绝谁起家,青箱有君殊可嘉。祠科得隽诮子厚,何止文许后生夸。
我拙惭无济时策,老境初官尚何择。江南莲幕君故乡,窃芘聊逃简书责。
寒贱误蒙君见奇,祖别赠言荣一时。明日东归诧闾里,五绝首称虞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