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泽国春饶雨,书生老益贫,固难夸练炭,亦岂择劳薪。
盐尽才供暮,醯微尚恼邻。
人嗤信书误,痴绝望常珍。
猜你喜欢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华灯素面光交射。
天公倍放月婵娟,人间解与春游冶。
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
归来落月挂西窗,邻鸡四起兰釭灺。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yán)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dù)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15-1217页
妍华:喻梅花美丽姿色。唐·李峤《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倒绿: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华妍:同“妍华”。
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词人没有直接写朝云,而是从梅—凤—人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这种文体写作起来,难度较大,但词人非常自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沾天云树郁苍苍,庙貌巍峨俯大江。山月常怀贤刺史,柳荫新绿旧祠堂。
于今佳话成千古,当日高吟动八荒。想像诗魂虚幻里,残红一抹黯斜阳。
逆旅裁书问道安,故园明月几回看。身閒对客题诗易,岁俭逢人乞米难。
风动空山孤锡响,霜深禅榻衲衣寒。知师不作天涯梦,长夜忘眠坐戒坛。
瑶林猿啸春坡月,玉渊蛟舞秋崖雪。
伊独脯麟饭胡麻,仙爪肯理君毛发。
往事王远徵蔡经,苔碑寂寞颜真卿。
嗅柑羽人叫无处,一鹤飞上寻真亭。
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还似升平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
积雨淹幽事,初晴得此晨。问舟寻上客,放步约同人。
偶入招提境,如酬宿昔因。禅心本无住,吾道岂忧贫。
城郭千年鹤,林丘一聚尘。欢娱时不偶,激越意空陈。
路改疑前梦,云孤忆老亲。弹琴僧舍晚,觅句酒家春。
閒水文轻縠,平芜展细茵。目惊流节驶,心醉古风淳。
久识穷非鬼,难言笔有神。感深将下涕,喜极欲忘身。
蹭蹬繁花老,阴沈乱叶新。野夫元懒放,杜宇足酸辛。
更欲东蒙隐,难期北郭邻。有怀聊自适,愧尔葛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