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似仙犹火食,比古未巢居。
老子麤全节,小儿能著书。
下帘留乳燕,投饭出潜鱼。
幸好隆中客,无为起草庐。
猜你喜欢
仙客蓬莱侍直还,晚怜休沐得仙山。聊堪吏隐人间世,欲赋郊居未拟閒。
天上低昂(áng)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bìn)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景象跟从前一样,人间男女依然如痴如狂,陶醉在节日的欢乐中。七夕夜,处处可见着新装的人们,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
不经意间感觉新秋凉意似水,因为思念故国,我两鬓已斑白如霜。我梦见自己在海底跨越枯桑,又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
参考资料:
1、张傲飞编,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848页
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成狂:指欢度七夕的景象。
“梦从”句: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阅:经历。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间的天堂了。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这里的“人间天上”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结拍写七夕之梦。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沧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
水渺渺兮山无蹊,路重复兮居者迷。
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
山无人兮云朝跻,霭蒙蒙兮渰凄凄。
啸林谷兮号水泥,走鼪鼯兮下凫鷖。
忽孤垒兮隐重堤,杳冥茫兮闻犬鸡。
郁万瓦兮鸟翼齐,浮轩楹兮飞棋枅。
雁南归兮寒蜩嘶,弄秋水兮挹玻璃。
朝市合兮杂髦齯,挟箪瓢兮佩锄犁。
鸟兽散兮相扶携,隐惊雷兮骛长霓。
望翠微兮古招提,挂木杪兮翔云梯。
若有人兮怅幽栖,石为门兮云为闺。
块虚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麛。
我欲往兮奉杖藜,独长啸兮谢阮嵇。
郊居纵复远康庄,如许诗名许遁藏。
有客远来朝识面,不吾遐弃例登堂。
眼高心远乾坤窄,树密泉深上下凉。
谁与图成后三笑,陶巾底用间缁黄。
坐阅人间几劫灰,试从清浅问蓬莱。
此山此水自古有,是佛是仙何处来。
君家十亭观,棋置宛相望。是中富墨妙,伟哉苏与黄。
虞舜已去苍梧野,秦女骖鸾无复下。
箫管人间不解传,帝乐部中能亦寡。
欲买小鬟试教之,教坊供奉谁知者。
晏识文公始致来,劝接贱生宜强且。
乃呼侧坐吹一曲,惊顾顿嘶堂下马。
吾妻闺中闻不闻,稚女扳帘笑娇奼。
未敢多听便遣还,赠饮单杯向身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