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昼衽缞粗夕卧苫,晓霜不似礼经严。夺哀朝士归来晚,花满兰堂月满帘。
猜你喜欢
偶营玄宅近丹泉,岂是谈空为稚川。地下衣衾能不朽,鼎中龙虎若为仙。
酴醾约我早来看,及至来看花已残。
动地寒风君莫怯,乱吹香雪洒栏干。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少年献策明光宫,天子动色回重瞳。一朝卧病辞金马,流落荒江泣路穷。
异乡得力胜骨肉,况尔意气轻驰逐。健翼能随倦鸟飞,长途独对孤云宿。
云鸟分飞年复年,金台握手倍凄然。空羡上林春似海,宁知蒿里泪如泉。
壮心逸调成偃蹇,十载光容去不返。我向山中学子贞,尔来洞口寻刘阮。
刘阮家在桃花津,津上桃花几度春。落花自解催啼鸟,流水何心问世人。
邂逅相逢如梦见,半似不似疑颜面。闻声始识少年亲,道故还怜新世变。
殷勤斗酒慰行役,酒酣起舞天地窄。四海知心谁独深,半生落魄终何适。
我昔有怀今始舒,但营一饱不愿馀。门前岂欠五柳地,架上空留三代书。
岁寒且就匡君住,香炉瀑布迷云树。早将金鼎鍊铅砂,更种青松入烟雾。
知尔弹冠近有期,风尘落落会何时。塞鸿倘念来千里,斥鴳应知寄一枝。
绿锦池塘春已深,池边青笋欲成林。贪看物理添新趣,不管滔滔岁月侵。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江上万顷波涛一个接一个涌来,戴斗笠披蓑衣的渔翁在江边垂钓。鱼儿正在水中深处,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钓上来。
鱼儿吞下了鱼饵又吐了出来,将信将疑迟迟不肯上钩。渔翁归来的时候已是水寒江静,只见满目青山明月当空。
参考资料:
1、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09月:第88页
2、江天主编.《中国才子文化集成第2卷》: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第525页
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于表明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
词的上片,“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渔翁不惜垂丝千尺。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
词的下片,“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该词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将张志和那种志不渝、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借此表明词人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和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词人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武库五兵森森,名驹万里駸駸。
英风爽气如林,读书凿井欲深,学道却要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