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仙人何许来,绛衣翠为裾。朝霞映楼居,瑞日临绮疏。
韶容托植物,神奇升丰腴。岂无琼华枝,亦有珊瑚株。
国风芍药赠,骚客芙蓉襦。愧尔颜色好,愧尔芳菲殊。
谁云风霜地,亦复雨露濡。猗猗绿竹抽,绚绚群芳馀。
公馀文墨暇,嘉宾此邪虚。时清景逾胜,不乐将何如?
猜你喜欢
我本耕牧竖,结庐章江涘。微生属休明,世尚犹典礼。
惊飙卷飞辙,寥落从此始。三年江汉春,万事随逝水。
既昧理生术,复惭游方旨。岂无青山归,亦有桑与梓。
何为苦留滞,眷眷存君子。君子谅不然,东皋毕耘耔。
游人五陵(líng)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参考资料: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游人:游子或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脱:解下。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金绳挂空虚,日月系两垂。
天童坐戏弄,纵掣成东西。
百年未死间,昼夜无穷期。
短短固可惜,舒舒定非宜。
有闻未之行,有学未及知。
白发已班疏,朱颜亦童黎。
智虑昏晚年,聪明退前时。
纵欲加自修,去日何胜追。
奈何少自废,老则成空悲。
路傍有柏千尺高,数夫连臂环周遭。十里烟云护苍翠,一天风雨寒萧骚。
纵横万蛇入土斗,扶摇千骑盘空走。岂能霜雪岁寒知,自有江山神物守。
五月炎光烧草木,柏影重重似华屋。往还不择贵与贱,借与清凉解炎酷。
本来无情柏与人,偶然相值如相亲。贵侯馀资万钟禄,不到流离亲骨肉。
前时仗节徒东归,观望风彩争奔驰。族中俛首弹指意,安用富贵摩天为。
谁人试从贵侯道,莫从此路争荣耀,恐为路傍柏轻笑。
一个端坐吃不足,二个同槃则有馀。缺齿老胡曾未会,洞传今古在吾徒。
孔雀慕俦侣,回翔恐相失。罗雉为雄雌,反覆不成匹。
白沙搏清水,谁能作胶漆。本非骨肉亲,心志安得一。
牵缠无已时,断绝有终毕。
风雨秦淮花事稀,春光强半在蔷薇。蛾眉已自愁金屋,更遣临春舞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