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出处由来各有宜,他人何与强吟诗。千年只有陶彭泽,解印归来更不疑。
猜你喜欢
寂寞空阶草乱生,簟凉风动若为情。不知独坐闲多少,看得蜘蛛结网成。
作画与作诗,妙处元同科。苟无自得处,当复奈渠何。
明月沉珠浦(pǔ),秋风濯(zhuó)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zhǔ)亘(gèn)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xī)遑(huáng)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shān)然。
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
这分别的地方,有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诸,很长很长,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
旅途飘泊,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而凄凄惶惶的情景,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眼前的穷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泪洗面;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参考资料:
1、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05-106.2、(唐)王勃著倪木兴选注.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1-22.
沉珠浦:河岸的美称。浦,江岸。濯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绝岸:陡峭的江岸。洲渚:水中小块的陆地。亘:绵延。长天:辽阔的天空。
旅泊:飘泊。旅,一作“飘”。栖遑:同“栖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迟”。
潸然:流泪。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近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
风冷木犀开,隐隐香生楼阁。兔魄一钩初挂,弄影穿帘箔。
明眸皓齿对金尊,唱出新声曲。喜得中秋近也,共嫦娥酬酢。
晓雨微茫水接天,隔江茅店有炊烟。杖藜独上沙头路,犹记当时赶渡船。
盈盈仙乐起春晨,瞥见当年绝代人。三十三天今證果,百花影里话前因。
偕老相期未及期,回头人事已成非。逢春尚拟风光转,过眼忽惊花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