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里槎浮碧汉,十年鹄立红云。龙墀乞得故乡身,风月许平分。魏国归时已老,会稽仕日犹贫。世间无此锦堂春,富贵少年人。
猜你喜欢
一自淮阳阻见贤,俄惊壮齿变衰年。宦游嗟我身名玷,早退输君福寿延。
别后童颜应不改,何时醉袂复相连。白头犹忝山城守,常愧君恩未尽宣。
千人尝得俊,再命尚沈僚。左右为容晚,东南作尉遥。
乡心乌鹊树,春醉橐驼桥。今夕羁魂枕,前知为别销。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xián)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lòu)长。
云髻(jì)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kuī)正殿帘开处,袍袴(kù)宫人扫御床。
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香料。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本站。
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
水滴铜龙昼漏长:指铜壶滴漏,古时计时仪器。
袍袴宫人:指穿着衣袴的宫女。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这两句说,宫门上那兽形门环被紧紧锁住,那龙纹漏壶水滴声声。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是说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又对着镜子端详,惟恐有什么不妥贴之处;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
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这首诗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腻、逼真。自首联总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和对人物间的处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精神生活。
绝知蓬岛异尘寰,弱水相望万里间。
争似卧龙云际阁,不劳跨海即鳌山。
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
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戈鋋开雪色,弓矢尚秋毫。
天步艰方尽,时和运更遭。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睿想丹墀近,神行羽卫牢。花门腾绝漠,拓羯渡临洮。
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
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