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出山未踰月,辄复入山去。平生武夷志,兹游适真遇。
诛茅倘可遂,岂但山水趣。扶摇欣夙心,踌躇动长虑。
恭惟文公学,倡道匪虚语。向微剖析功,斯人遂聋瞽。
斋居一原叹,此叹无人悟。晚年制作心,门人未轻许。
真实浸泬寥,枝叶谩誇诩。漂沦未百年,剽窃立门户。
吾党固有愆,斯道自今古。扶偏须忠臣,邪说可无距。
同志此来游,兴言激余素。礼乐愧河汾,兴唐竟谁予。
大隐堂前水,滔滔自东注。回薄万古心,无言对天柱。
猜你喜欢
两年重九皆羁旅,万水千山厌远游。白酒黄花聊度日,青萍绿绮共忘忧。
却怜风雨梁山路,不似莼鲈楚泽秋。何必东皋是三径,此身天地一虚舟。
散庵常喜沙随字,更莫说他湍石翁。忽得行书难独享,急将回施散庵中。
鵁鶄鸂䳵飞无数,红白江花开满烟。十岁吴儿会摇橹,一江春水碧于天。
白云仙客下青齐,满目风烟路欲迷。关吏望尘迎鼓吹,山僧烧茗款招提。
孤舟野水人难渡,芳草斜阳马自嘶。潭畔行吟春日晚,满庭高树几乌栖。
南宫粉署。文彩当年声已著。西省薇垣。方岳人称德业尊。
林泉衰老。两度相逢情话好。春日江头。折柳何堪送去舟。
征鸿坐何事,天遣南北飞。
萧然如旅人,无情自相依。
孤苇吹欲折,秋风不胜威。
冥冥一孤骞,空费弋者机。
寒声落烟渚,相应不我违。
嗟吾识此情,手纳空叹欷。
安知丹青师,落笔乃庶向。
画形孰不工,画意识者稀。
他时因吾句,購此千金挥。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chéng)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yá)。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黄昏里一群乌鸦飞临,带起点点惨淡的烧痕,举目不见半朵春花,且把枝枝寒梅数尽。
北望大雁回还的回雁峰,三百里中烟霭葱茏,数千户野居的人家,捕蛇的生涯急急匆匆。
一条大江绕城而过,几支渔歌声音朦胧,南冬百年头蔹韵窀祷,还掩映在怪石之中。
当年的子厚何必兴叹,永州并不算地角天边。
参考资料:
1、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4
2、吕晴飞,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1057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实指火耕。惨淡:阴暗、凄惨。
回雁峰:在湖南衡阳。传说北来大雁到此处停息,其南为永州。捕蛇说: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有《捕蛇者说》,此代永州城。
澄江:清澈的江水,当指愚溪。郭:外城。
愚溪:在零陵西南,东北流入潇水。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自号愚溪,此即指柳宗元。天涯:喻作者此行的目的地安南。
湖南永州在古代被称为僻远之地,属于南荒。旅行到这样一个地方,骚人墨客就倍增惆怅。陈孚的这首诗,却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了柳宗元的经历、诗文来写,其中有景有情,也寄寓了自身的感慨。结合柳宗元的诗文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永州的历史文物并无驰名于世的记载,只因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写下了《永州八记》等游记文而令永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地。所以陈孚就以他为吟咏的对象了,既写永州所见,也写柳宗元其人。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前六句着力描写永州蛮荒的景物,而后两句则突然转折,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在结构章法上和李白的《越中览古》颇为相似,不过李白诗是七绝,此诗是七律。永州是古老而又荒僻贫苦的地区,郊野可看到火燎后的痕迹,黄昏时分有乌鸦绕树三匝、择枝而栖的景象。这里虽有梅树,可是还未绽蕊开花,而著名的衡阳回雁峰距离永州却有三百里之远。永州小城有江水绕城而过,黄昏之际可听到渔舟唱晚的欺乃之音;而小小的衙门却有垒石成堆,使得庭院狭窄可笑。在这样一个地方,柳宗元滞留其间,做一个冷官,无怪他藉选择愚溪山丘以筑室,写《愚溪对》以自怨自艾了。陈孚想到这里,不禁既同情柳宗元的际遇,又惋惜他的衰颓:“何必太过自苦呢?永州虽远,比之天涯海角,毕竟聊胜一程啊!”
柳宗元被贬南荒,曾有“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非是白蒴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吟咏,可见他的牢愁与痛苦是如何深沉。而陈孚抒发的“永州犹未是天涯”,也不过是自我慰藉而已,其实他自己也感到非常荒寒寂寞。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元初永州一带的萧条惨淡景象,陈孚诗中的诗句“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数枝花”,正是当时永州惨淡景象的真实写照。因此,这首诗也成为研究当时永州经济社会情况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