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家天津南,我家孟津北。都因看花来,相逢不相识。
猜你喜欢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dù)天津。
看花东陌(mò)上,惊动洛阳人。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参考资料:
1、昌炳兰编著.历代名人咏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7-68.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用潘岳典。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借用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描绘出一幅洛阳富家子弟驾驶宝马香车、驶于天津桥忽转城东看桃李的景致。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纷纭景象,可谓春风得意,时代万人迷。
驱车洛阳陌,周道何逶迟。玉帛走侯甸,金汤固城池。
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歧。铜驼卧荆棘,索靖独先知。
一别逾三纪,鱼鸿各渺然。赋才推并美,蹇步愧余先。
雾豹宁终隐,云鹏拟共翩。桑榆犹未晚,挥霍待龙渊。
别从京国遇天涯,五岭云深岁月赊。宦海萍踪能几会,客途尊酒拜来嘉。
凝霜共仰阳秋笔,犯斗虚乘博望槎。有待金门共斟酌,满天清露候重华。
无根无蒂结还融,曾触岚光彻底空。不散几知离毕雨,
欲飞须待落花风。玲珑薄展蛟绡片,幂历轻含凤竹丛。
琼什捧来思旧隐,扑窗穿户晓溟濛。
楼阁参差烟水村,凉风槲叶下纷纷。何人理钓秋江上,惊起新来白雁群。
阳春二三月,缘草被修路。青林无鲜华,啼鴂亘晨暮。
凄彼泉下人,不知春风度。驱驱无返辙,谁者为新故。
往古既复然,非我独忧惧。天物各推迁,胡为滋惊怖。
虑苦不得甘,蚤计良巳误。灭性以求真,浮光栖月露。
鼎鼎百年中,含情抱贞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