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潮满江沙起鹭鸶,雪花淡淡乍寒时。红衣女子摇船去,唱得新声似竹枝。
猜你喜欢
阿姬不畏晚寒多,绿舫红衣柳下过。
满浦秋衣已零落,如何犹唱采莲歌。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
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
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
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
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
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
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
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连璧。
(谓王氏兄弟也。
)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
想像斜川游,作诗寄彭泽。
沂滨春服班联,相看今日头都白。四科铅椠,五陵裘马,低回今昔。
倦翮青冥,哀根风雨,暮年萧瑟。剩江干浅夏,棕鞋桐帽,重携手,酒垆侧。
休数青云黄土,贩归来、衡门栖逸。君平遁世,尧夫观物,古情遥集。
泖浦凉波,机横暖翠,春晨秋夕。假余年禽向,扁舟棹罢,蜡寻山屐。
半亩为园傍涧阿,楼成隙地已无多。数丛兰草数丛竹,拚得幽情付薜萝。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独凭朱栏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此二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子城阴处尤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翩翩三青鸟,来自西王母。
作使东王公,请致东王语。
白日不有夜,四时长为春。
天上神仙宅,地上羲皇人。
题遍碧苔笺,吟残绿水篇。
流霞穿树出,明月隔溪悬。
乍听声声笛,还逢泛泛船。
琴心谁共识,山水自相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