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混沌夜凿玄黄剖,书契创录垂不朽。谁将汗简编湘云,渥漆濡丹示悠久。
苍颉馀制见鸟迹,孔壁遗形有蝌蚪。篆籀孰启冰斯先,分隶每变钟王后。
后来众体多纷更,幻若浮云化苍狗。徐君适生千载下,体法潜心希八九。
妙知化与心神融,造化无端落吾手。俨如泰否通往来,解使阴阳成杂揉。
江南此艺虽云多,探赜钩玄只君有。方今四海洽文化,儗作般那颂元后。
摩崖秦岭空峥嵘,妙手须君镌岣嵝。
猜你喜欢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zhuó)雨,几丝柔绿乍(zhà)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zhà)和烟。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2、陈水云著,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第390页
飘零:飘落零散。旧游:昔日之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才:一作“疑”。著雨;春雨微著。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敛双蛾。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橹声幽。
镜破何年合,珠沈几日还。
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
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
天际桃花水,年年向海流。东风吹客去,相送几登楼。
坐惜江波晚,参差碧叶浮。谁封三百斛,远寄董糟丘。
偶挂蓉湖十幅蒲,听松访古仰琼厨。龙章犹湿自天墨,渔隐珍藏内府图。
千古竹炉传雅韵,两家温砚證相符。年来眼福斯称最,梦想归舟绕碧芦。
秋蟾东海彦,文绪支一木。悃款无所为,笔耕继饘粥。
驰骋山水怀,泓渟经史腹。光潜珠入渊,德隐玉韫椟。
辨博沃同志,沈默瞬流俗。人谓静者寿,命乃如转烛。
分袂未二旬,一疾竟困踣。寡妻抱遗经,号呼无可属。
哀哉同门友,付托渺一粟。炎凉世事变,谁奠生刍束。
苍苍林湖山,玉树埋荒麓。白云如有知,为我伴幽独。
偶过嘉鱼县,因观恻隐书。云山千里外,为此一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