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珊瑚小带佩豪曹,压辔铃铛雉尾高。宫女侍筵歌芍药,内官当殿出蒲萄。
柏梁竞喜诗先捷,羽猎争传赋最豪。一曲《霓裳》才舞罢,天香浮动翠云袍。
猜你喜欢
诏下天门御墨题,龙冈开宴百官齐。路通禁籞联文石,幔隔香尘镇水犀。
象辇时从黄道出,龙驹牵向赤墀嘶。绣衣珠帽佳公子,千骑扬镳过柳堤。
绣绮新裁云母帐,玉钩齐上水晶帘。凤笙屡听伶官奏,马湩频烦太仆添。
风动香烟飘合殿,日扶花影上雕檐。金盘禁脔才供膳,阶下传呼索井盐。
上林宫阙净朝晖,宿雨清尘暑气微。玉斧照廊红日近,霓旌夹仗彩霞飞。
锦翎山雉攒游骑,金翅云鹏织赐衣。宴罢天阶呼秉烛,千官争送翠华归。
滦河凉似九龙池,清暑年年六月时。孔雀御屏金纂纂,棕榈别殿日熙熙。
青藜独喜颁刘向,黄阁重开拜子仪。千载风云新际会,愿将金石播声诗。
携(xié)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pàn)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圣朝文物古难过,何事寒门宠遇多。
父向石渠新拜职,子从金殿又登科。
须教枚马暂踪迹,堪笑巢由隐薜萝。
报国报君何所有,一心待欲枕长戈。
一官弃去若鸿毛,千首诗成兴独豪。此日逢迎真倒屣,十年书札忆神交。
酒杯共把岭园雪,世事回惊渤海涛。别后山中堪自爱,女郎峰顶暮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