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落日惨淡黄云低,悬崖古树攒幽溪。三峰山头独长啸,立马四顾风凄凄。
溪边老翁行伛偻,劝我停骖为君语。山前今日耕种场,谁识当年战争苦。
金原昔在贞祐间,边尘四起民彫残。燕京既失汴京破,区区恃此为河山。
大元太子神且武,万里长驱若风雨。鏖兵大雪三将死,流血成河骨成堵。
朱鸾应瑞黄河清,圣人启运乾坤宁。当时流离别乡井,归来白发歌承平。
旷野天寒霜簌簌,夜静愁闻山鬼哭。至今垄上牧羊儿,犹向草根寻断镞。
论功卫霍名先收,黄金铸印身封侯。英雄半死锋镝下,何人酹酒浇荒丘。
猜你喜欢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bò)。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zhǎi)。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专注的凝视着握在手中的半黄橙子,细细慢慢的搓磨片刻大拇指已沾染上独有的香味。清清楚楚的记得,连那衣袖的一角都已满是清香。
离别已久的人远隔千里。看见这随处绽放的梅花不忍采摘。写好的书信却没有大雁能够传递,怎样才能让它到达收信人的手里呢。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脉脉:凝视貌。擘:大拇指。分明:明确;清楚。
关山:关隘山岭。
万壑寻君不惮遥,如何咫尺反迢迢。佳期今日诚难事,彭泽无心待酒招。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xiē)芳洲。
不待金门诏(zhào),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7.
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青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石城高嵽嵲,城下是江波。
莫愁织绮地,年来战马过。
秀眉使君医国手,却把江头无事酒。
山川勃郁不平处,浇以三杯一搔首。
半江楼影白逶迤,想见春流二月时。
待予去扫仲宣赋,走马还朝亦未迟。
吾慕琴高子,于焉隐遁栖。松云生峭壁,山雪涨回溪。
古迹行人识,新春好鸟啼。学仙诚有道,安得谢轮蹄。
近依城北住,幽远少人知。积雪行深巷,闲云绕古篱。
竹花冬更发,橙实晚仍垂。还共岩中鹤,今朝下渌池。
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
静倚绿窗看漏水,野花开到白棠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