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穿林了不厌崎岖,邂逅幽怀得少摅。
昔媿出山成小草,今知临水羡游鱼。
呦呦驯鹿随轻策,决决流泉入野渠。
坐觉尘襟真一洗,正如头垢得爬梳。
猜你喜欢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断绿衰红:一本作“断红衰白”。潮:一本作“朝”。
宛相向:一本以此三字作上片结句。笑何郎、心似春荡:一本作“何郎心、似春风荡”。听娇蝉、声度菱唱:一本作“娇蝉声、远度菱唱”。
“法曲献仙音”,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陈旸《乐书》:“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觱篥、方响、拍板,其曲所存,不过道调望瀛,小石献仙音而已。其余皆不复见矣。”《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周、姜两家句豆大体相同。九十二字,前片八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五仄韵。前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五言两句,后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风拍”三句。开头两句对仗。此言深秋时节,江湖上生长着的荷花,被风浪摧打得叶断梗折、花瓣零落,一派萧瑟之景。“艳拂”三句,言放在室中的盆栽荷花却仍旧生气勃勃,红白莲花随着金风在水盆上起伏不停。以此与上三句的江湖上荷花作比,并切入题意。“过数点”两句,言随着夕阳的折射,空中飘来几点雨丝。此种意境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异曲同工,都写出了秋天的气候变化。雨丝挂在红白莲花上,使词人觉得莲花也在为秋尽冬临而流泪悲哀。
“宛相向”三句,述清晨莲花。言清晨,当玉井星坠向西边,彩霞从东方闪现之时,红白莲花随着微风发出飒飒的响声,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它们相对而玉立,仿佛两个娇女子在喁喁而语,并指点着说:“你看,你看,有一朵白云已经飞过了那远处小岛的上空。”“玉井”,即参星下四小星名。“寸藕”两句。言盆栽荷花的藕根虽短,但是如果折断它,那未其藕丝是抽扯不绝的,这就是“藕断丝连”啊。词人由此又联想到自己与爱人虽也是分隔两地,但心常思之也。“何郎”,即三国时的何逊,人称粉面何郎。这里借代词人自己。“半掬”两句。“掬”,离也。此言红白莲若即若连,似乎也感受到深秋的微凉,再听见寒蝉凄切,仿佛正在歌着《菱唱》曲,使寒意更加浓厚。“伴鸳鸯”两句,言盆栽的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词人对花饮酒,自是一大雅事也。可是他偏不写饮酒,而是写酒醒后才发觉人已在床上,时候也不早了。这一曲笔,道出此词其实是词人的追忆之作也。
全词以拟人手法,写活了红白双莲,并衬以词人自己的联想,写花即写人也。
赠我无心著,还师理亦然。秋风归旧谷,明月上青天。
栽云种玉,悄山楹、移入翠微深处。老去闲情无可与,只有此君堪对。
空洞无肠,虚明有窍,节节舍清气。竹心如此,我心元与相契。
见说墨妙亭边,爱山台下,剩有烟云地。露叶风梢浑未论,认取岁寒心事。
朝爽横琴,秋阴领鹤,付与闲滋味。日高响扣,玉声酬我佳句。
射策明光最上游,干霄直气接云浮。
平生所闻任定祖,十年坚卧岩壑幽。
胸中经济几韬略,价高连城人不酬。
急流勇退莫予武,旁观谁为君王留。
归来万事了无愧,罪我知我惟春秋。
海沂之康谈笑事,分毫未展帷幄筹。
倒屣能延吾党士,此客标置高南州。
翰墨从容千万字,韵高不作河西讴。
各持吾素报吾主,为公不必须孙刘。
嗟我已衰人不数,去来乘雁双凫鸥。
幽篁碧悄悄,白石白粼粼。帝子吹笙罢,月明愁杀人。
辽东华表鹤西飞,但作神仙愿已违。故国河山残照尽,秋风城郭旧人稀。
四郊戎马边声急,七叶金貂世谱微。休向哀鸿谈往事,江湖满地稻粱肥。
有客人形善鉴观,过门聊肯驻征鞍。
知予谩失江湖约,笑我甘为簿领官。
卜隐日边龙阙近,去程霜里鹤衣寒。
京师车马飞腾速,别把金波洗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