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恭惟程伯子,无绍孔门真。
间气千年聚,遗书万禩新。
金陵明道长,草泽古人心。
坐席诸生侍,春风迹未陈。
猜你喜欢
江上西风吹白蘋,宦乡归思动秋旻。尊开北海无新好,松入南园有主人。
琴鹤远随清献旆,茧丝谁庇晋阳民。口碑到处传陵谷,碧海重瞻岘首春。
南建旬宣最有声,尊开江阁志澄清。民情不啻碑羊叔,宦况何如传贾生。
自古随珠曾按剑,于今郑谷且逃名。感君世事堪惆怅,肯为清流便濯缨。
素艳羞妆额,红膏妒雪肤。
宁临白刃死,不受赤眉污。
暇日远相问,古寺幽且深。青苔馀华落,双树一莺吟。
炉存散微篆,茗熟独成斟。明当持山酒,慰子客居心。
清秋望不极,迢遰(dì)起曾(céng)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jiǒng)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迢遰:即迢递,遥远貌。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迥:远。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第一句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接下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联,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千古人心指下传,杨姝烟月过年年。
不知心向谁边切,弹尽松风欲断弦。
暑魃方肆行,羽孽亦厉习。
肖翘极么魔,坱圠累辟翕。
湿生同粪蝎,腐化类宵熠。
初来闹郭郛,少进互原隰。
嘤如蝇声薨,聚若螽羽揖。
俄为殷雷哄,遂作密霰集。
口衔钢针锋,力洞衲衣袭。
啾声先计议,著肉便嘘吸。
立豹犹未定,卓锥已深入。
血随姑嘬升,势甚辘轳汲。
沉酣尻益高,饱满腹渐急。
晶晶紫蟹眼,滴滴红饭粒。
拂掠倦体烦,爬搔瘁肌涩。
捄东不虞西,擒一已窜十。
新瘢蓓蕾涨,宿晕斑斓浥。
竟夜眠转展,连床叹于悒。
云何人戚欣,乃系汝张歙。
驱以葵扇风,熏以艾烟湿。
檠长镇藏遮,帐隙亟补葺。
火攻惮秽臭,手拍嫌腥汁。
伏翼佐扫除,纲蛛助收拾。
薄暮汹交攻,大明讧未戢。
牛革厚逾毡,鲎介锆胜鈒。
遭汝若欲困,嗟人何以给
夏虫虽众多,罪性相百什。
蜂虿岂房栊,虮虱但褌褶;
羊膻蚁登俎,骥逸虻附马;
蠓惟舞醯瓮,蟫止崇书虫;
蚤为鸺所撮,蝇亦虎能执;
彼愆可贳死,汝罪当献级。
凉飙条然至,丑类殆哉岌。
一吹嘴吻破,再鼓翅翎絷。
三千蹀颉利,百万走寻邑。
快哉六合内,蔑有一尘立。
虚空既清凉,家巷得宁辑。
鸡窗夜可诵,蛩机晓犹织。
雨帘绣浪卷,风烛泪珠泣。
客来添羽觞,人静拂尘笈。
恍还神明观,似启坏户蛰。
消长谁使然?智力讵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