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眉山老仙丹丘生,三日不出风雨惊。玉文深沈发奇秘,天藻动荡流芳英。
锦鳞行酒白昼静,金鸭焚香长夜清。秋深病久不得住,抚卷怅望难为情。
猜你喜欢
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
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
岂不念时好,沈沦与世违。取琴为之弹,曲绝令心悲。
白云破高冈,夕月照水涯。徒令千载心,默默谁与期。
亭亭古昆丘,上有琼树枝。仙人居其间,服食忘神疲。
朝驭羲和车,夕味金台诗。我尝与之游,中夜梦见之。
御风周八极,迥焉人世违。青云忽氤氲,白鹤长鸣悲。
以兹婴世网,一堕东海涯。安得浮丘公,挟舟候安期。
山麓林梢烟翠横,寒天日色半阴晴。道边废宅空椽瓦,岩下居人困甲兵。
破胆每惊腰剑客,伤弓时怯羽书声。痴儿弱女浑多病,留寄乡村念尔情。
不儒不老杂逢迎,殿上时时被宠荣。可是茂陵新好尚,燕齐怪诞尽公卿。
汶上篇仍在,齐东节重过。绕台新柏秀,匝县旧花多。
海色摇行幰,山云护咏窝。谈天君一问,稷下近如何。
津亭过雨散炎埃,画舫青帘薄暮开。太史定占凫舄至,清时争待鹤书来。
螭坳对奏迟高步,龙井经游想骏才。曾是竹林琴酒客,能无垂白望燕台。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上浣纱一作:尚浣纱)
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的事。
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西施》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嗟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家乡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己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