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云卷雨宿岩阿,又见东风长薜萝。宇宙千年光霁少,关河百战乱离多。
铁心不入利名冷,绿鬓堪供岁月梭。试笔寻诗诗未稳,梅花树下少婆娑。
猜你喜欢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
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
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
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後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此。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那复有。气味醲于春酒。犹向故乡怀印绶。相过何日又。
吐出心肠锦绣。问我阿娘依旧。娘亦祝君如柏寿。相看霜雪后。
蕨芽成拳笋作竿,园菘卧垄春告阑。寸心生意老犹壮,郁郁竞长青琅玕。
筠篮撷翠风露湿,瓦缶酿碧虬龙蟠。开缄晓试膳夫手,寸断日送先生盘。
堆金叠玉光璀璨,未许苜蓿誇阑干。铿锵拒齿发钧奏,甘脆适口回儒酸。
填胸一洗鲑鳝恶,顿觉肝胆生清寒。朱门淳熬腐肠药,何异鸩毒生宴安。
齑盐送老本吾分,一饱已
二年寄迹闽(mǐn)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两年来,您托身借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如今忽然转念,要离开这儿,前往浙江。
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5-206.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73-374.
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如今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全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次句写张巨山离开,用了“一笑翻然”四字,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故作达语。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既非回乡,又不是仕宦升迁,此次离别,肯定愁多欢少,因此诗人写他洒脱,正带有不得已处,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
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书房依旧,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写,便索然无味。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如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自然界的风物,谁都知道是无情的,但由于诗人的观感心情不同,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刘子翚这首诗就是如此,把明月拟人化,说它不知人已去,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这样的构思,在古代被普遍运用。著名的如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依旧,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又如岑参《山房春事》云:“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把庭树拟人化,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其他如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法。
两制只官三十客,自怜荣耀老莱衣。
又向灵台饮福杯。
碧树苍烟起暮云,长安陌上断行人。百年王气馀飞观,万里神州隔战尘。
身与孤云向双阙,愁随落日到咸秦。山河大地分明在,莫为时危苦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