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街立尔矛,夜直敢言休。步急足连足,衣钩头触头。
饿焦肠似线,冻裂颈生疣。终不思为盗,窃君狐白裘。
猜你喜欢
燎影晃霜矛,周庐夜敢休。足旋蚁上磨,项缩鳖藏头。
发冻凝悬瑱,盔抛胜割疣。三边幸无事,霜重好披裘。
珍重乾坤到骨恩,若持头发我为尊。清晨拚却黏梳齿,白昼愁渠覆脑门。
烟澹竹炉将灺火,叶黄百草暗通根。沧桑变尽浑閒事,笑绝嫦娥窃药奔。
时自□□,以迄于今,六十馀春。尚朝朝掩泣,抢呼厚地,年年抱恨。
哀吁苍旻。梳扇空存,音容莫睹,除是重泉会面真。
情悽恻,每秋霜春露,一倍沾巾。
微君此意酸辛。痛我亦、千秋负罪人。纵殁身可报,难酬恩重,偷生何益,祗愧儿贫。
潦倒如斯,显扬无计,辜负当时属望殷。披图久,正昏灯欲灭,此最伤神。
姑射乘龙。与少*行秋,佳气葱葱。九重天上,万岁声中。想见玉立神崧。更川妃微步,恰便似、户外昭容。建章宫。正鸡人唱晓,凤吹腾空。风流太平礼乐,是鼓腹康衢,白叟黄童。说向周公,声容文物,歌舞帝力神功。幸天公不禁,人间酒醉得西风。此心同。有黄河为带,江汉朝宗
新年多暇日,晏起褰帘坐。睡足心更慵,日高头未裹。
徐倾下药酒,稍爇煎茶火。谁伴寂寥身,无弦琴在左。
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波拂黄柳梢,风摇白梅朵。
衙门排晓戟,铃阁开朝锁。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
良辰不易得,佳会无由果。五马正相望,双鱼忽前堕。
鱼中获瑰宝,持玩何磊砢.一百六十言,字字灵珠颗。
上申心款曲,下叙时坎坷。才富不如君,道孤还似我。
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忽复问荣枯,冥心无不可。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chī)夷变姓名。
倾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弓藏:比喻功臣受害。鸱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春风骀荡锦云稠,相拉寻芳作胜游。予恋鹿裘回栗里,君飞凫舄自罗浮。
朋簪集处埙篪合,杯酒吟边紫翠浮。四百峰峦春好在,德星今聚粤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