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嵬崔嵬复崔嵬,大行之高高矣哉。看华历历见十丈,寻僧往往逢万回。
昔闻龙盘钟王气,今踏牛首临江隈。不如壮归依旧望,眼中何人能一陪。
猜你喜欢
鲜鲤江湖味,香醪日月春。抚循时有赠,饱暖遂忘贫。
玉缕空投箸,金波漫入唇。交情今乃见,晚节共松筠。
柴门寂寂黍(shǔ)饭馨(xīn),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líng)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这首诗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卧病不胜衣,辽书两度飞。纷袍怜奴是,皂帽愧吾非。
黍縳苦无酿,金来良可挥。尽镵蒲九节,北向醉令威。
四月桃花水,归帆处处看。南风薄暮起,停棹向新安。
频年来往郑公乡,邂逅论文膝上郎。
已讶树风增感叹,忽闻薤露送凄凉。
绍圣孤臣,儋州迁客,遗貌千古。垫雨冲烟,翛然野服,想行歌还住。
春婆闲话,黎童笑逐,漫识远游章甫。问荒庵,桄榔绿暗,憩棠到今存否。
坐朝雅集,南飞招鹤,同荐瓣香尊俎。杖履人间,春风长在,红映疏梅庑。
南薰清秘,沧桑零落,宝笈不堪重数。且摩挲,东皋妙墨,蠹芸爱护。
苍凉遯荒野,交与桃李绝。
远聘不肯来,为君三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