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斋读易处,心与静相宜。对烛雨凉夜,卷帘天霁时。
妙观宁有象,至玩本无辞。一悟穷通理,陶然坐自怡。
猜你喜欢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zǎi),只似当时初望时。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梁守中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3
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载:一作“岁”。时:一作“年”。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明堂飨元祚,称岁朝京师。侵晨宴鸾台,日夕宿兰池。
翩翩佳公子,三五相追随。十千平乐酒,羽爵何参差。
长歌激清风,顾眄生光辉。秉我径寸翰,兴文一如飞。
旁人徒嗷嗷,匹侣当自知。离别难预图,乐往自成悲。
仰观素雪流,俯见朱华披。弃置安足陈,亡没无还期。
百年譬影响,倏忽谁能持。
不同吟醉几经冬,燕雁频频过越封。老去未曾忘北路,人来多是说西峰。
诗情日与年华长,酒债全教笔砚供。特遣儿曹识堂径,天涯痴叔也如侬。
机事劳西掖,幽怀寄北园。鹤巢深更静,蝉噪断犹喧。
仙酝百花馥,艳歌双袖翻。碧云诗变雅,皇泽叶流根。
未报雕龙赠,俄伤泪剑痕。佳城关白日,哀挽向青门。
礼命公台重,烟霜陇树繁。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
浮云本无心,人心逐云去。
更作归云堂,云归竟何处。
汉儒传注学,未为无所得。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
且共欢一觞,多言不如默。
天地太无情,日月何无光?
浮云西北来,随风作低昂。
我生胡不辰,丁斯老大邦。
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听我前致辞,血气同感伤。
上言专制酷,罗网重重强,
人权既蹂躏,《天演》终沦亡。
众生尚酣睡,民气苦不扬。
豺狼方当道,燕雀犹处堂。
天骄闯然入,踞我卧榻旁。
瓜分与豆剖,横议声洋洋。
世界大风潮,鬼泣神亦瞠。
盘涡日以急,欲渡河无梁。
沉沉四百州,尸冢遥相望。
他人殖民地,何处为故乡?
下言女贼盛,兰惠黯不芳。
女权痛零落,女界遭厄殃。
邪说起何人?扶抑分阴阳。
无才便是德,忍令群雌盲。
服从供玩好,谬种流无疆。
明明平等权,剥削无尽藏。
会稽首刻石,罪魁仇秦皇。
变本复加厉,蠢尔南朝唐。
刖刑施无辜,岸狱盈闺房。
同胞二百兆,心死热血凉。
钗愁与鬟病,漫漫长夜长。
我思欧人种,贤哲用斗量。
私心窃景仰,二圣难颉颃。
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阊。
《民约》创鸿著,大义君民昌。
胚胎革命军,一扫秕与糠。
百年来欧陆,幸福日恢张。
继者斯宾塞,女界赖一匡。
平权富想象,公理方翔翔。
谬种辟前人,妄诩解剖详。
智慧用益出,大哉言煌煌。
独笑支那士,论理魔为障。
乡愿倡衛言,毒人纲与常。
横流今泛滥,洪祸谁能当?
安得有豪杰,重使此理彰!
仰天苦无言,长歌一引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