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峰清绝地,中有学神仙。日晏无鸡犬,云閒枕石眠。
秋风松子落,夜月涧声悬。蝶梦蘧然觉,无言但草玄。
猜你喜欢
所思终不见,渺渺政愁余。
试向江头钓,怕逢双鲤鱼。
遥夜迢迢论据未央,井梧月色啼寒螀,
感时念往谁不伤。婕妤宠绝辞昭阳,
手中团扇箧中藏。吴姬织紵秋蝉翼,
一丝往复千情积。金粟尺量金斗熨,
为君裁袍为君惜,同盛同衰莫相失。
春回笔底露潜机,为怯高吟且遁肥。又见牛鞭春到日,羞披鹑结旧来衣。
雪随著处分单厚,梅不关人自密稀。归计商量今始定,乐哉心事看云飞。
背人悄步傍花荫。清漏沉沉。清夜愔愔。鸳鸯枕畔觅啼痕。
误尽香魂。负尽香衾。
惹侬消瘦到而今。红袖痴情。红豆痴吟。半钩凉月梦中寻。
不诉春心。只诉愁心。
群山外拥两峰齐,古石中悬百丈梯。天入晋秦河水壮,地临燕赵海云低。
十年关吏方高卧,万里行人且独跻。更上韩台询往事,不愁风雨晚凄迷。
朝蒙麴尘居,夜傍糟床卧。
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
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
啜尝未云足,盗釂恐深坐。
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
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
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
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
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
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
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
情怀忽牢落,药饵费调和。
衰年足奇穷,一醉仍坎坷。
清尊自不恶,多病欲何奈。
闻公话少年,举白不论个。
歌吟杂嘲谑,笑语争掀簸。
平明起相视,锐气曾末挫。
达人遗形骸,驽马怀豆莝。
不知逃世网,但解忧岁课。
不见独醒人,终费招魂些。
紫案焚(fén)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huá)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jué)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jià)裁精。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列爵:分颁爵位。公卿:指执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