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草室连村水,幽林一径微。云从花上度,客到荜中稀。
听鸟人共得,扪萝心弗违。晴春归卧处,衰劣定吾依。
猜你喜欢
野塘暗碧,渐点点、翠钿明镜。想昼永珠帘,人闲金屋,时倚妆台照影。睡起阑干凝思处,漫数尽、旭鸦栖暝。知月下莺黄,云边蛾绿,为谁低整。曾倩。雁传鹊报,心期千定。奈柳絮浮云,桃花流水,长是参差不并。莫怨春归,莫愁柘老,蚕已三眠将醒。肠断句,枉费丹青,漠漠水遥烟迥。
人住绿梅移,眉比梅花绿。不用画双蛾,写鸳鸯卅六。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xiē)芳洲。
不待金门诏(zhào),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7.
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青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雨过盆池,风吹荷叶,绝胜银塘幽意。几朵仙葩,绰约杨家姊妹。
斗红妆、映水朱妍,洗素容、凌波玉腻。小亭中、琥珀杯浓,相看不觉同花醉。
却羡东邻老子,散发碧山楼,顿添芳思。自谱新词,一曲与花争媚。
恐西风、容易惊秋,对南薰笑歌休弃。况光阴、暮景如驰,只索牢牵辔。
步屧河桥访旧游,野情物色自迟留。风林萧飒喧清夜,云月迷茫失素秋。
元亮老看荒径菊,仲宣今倚故乡楼。吾生浪迹何时定,独对沧波愧白鸥。
何处千杯一放歌,楚云刚好共婆娑。百年几见都难说,一日三秋不啻过。
笑索梅花催拄杖,照眠山月满行窝。高溪远卜衡阳下,却到而今梦更多。
长竿百尺拥灯轮,浊酒千巡意转真。霜亚残枝花片老,云拖轻影月痕新。
订将白石成知己,掷却乌纱是野人。漏水销来杯不尽,当轩鹦鹉亦留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