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雨微消紫陌尘,湖光冷落似无春。
朱门记得曾游处,杨柳青青不见人。
猜你喜欢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tán)晕(yùn)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柔兰,桃树吐出了小小的嫩叶,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淡淡的虹日撒下了飘融煦光,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偶尔传出的三两声困润觅转的莺鸣,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她雪白的肌肤飘溢出浓浓的芳香,属旁浅糟色的妆晕消褪了,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春日撩起的浓重闲愁,使挖瞧起后也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看清晨温孽的残梦。
2、兰世雄编注,婉约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143页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柳丝已长,桃叶尚小。“深院断无人到”一句,既说庭院的寂静,也表女子的孤独;而着一“断”字,则含意更加细微繁富,既延伸了寂静的时间长度,也开始透露了女子的哀怨情绪。
“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明点“红”、“绿”二字,照应开头写柳、写桃的暗表两种颜色;写到鸟儿,却又把黄莺的“黄”字隐去,改作“流莺”,以表其来来往往快速飞动之状态。描写春天景物,笔法极尽交错变化之能事,真可谓匠心巧运了。加上了动态,加上了声音,终于把庭院里的春光写足,而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可忽略“流莺三两声”一句在词中的重要作用。请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鸟的叫声,更加反衬出庭院的寂静,这是“鸟鸣山更幽”的道理;第二,从全篇的结构上说,是鸟声唤醒了春闺独宿的女子,下片接着描写女子醒来以后的情况,可见,鸟声起到了把上下两片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先写她被鸟声唤醒,尚未起床时的情况:“雪香浓”,言其肌肤洁白似雪,浓香馥郁;“檀晕少”是说经过了一夜睡眠,她脸上的脂粉已然淡却;“枕上卧枝花好”,是说女子起身离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绣的斜枝花卉,并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来,描写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懒之态。“春思重”是点题之笔,是闺情这类题目的核心所在,当寓含“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晓妆迟”,晨起无心梳妆,当寓含“谁适为容”之意;“寻思残梦时”,所梦为何,毋须明言,但引她寻思,必是好梦,然而,梦境虽好,奈其残破何,又奈其虚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韵致无穷,最见笔力。
全词突出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从全词来看,上片描绘春光美丽,下片却写闺中的女主人公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起。景与人的对照,形成强烈的矛盾和不和谐。这正反衬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上片来看,外界是一幅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深院里却是“无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无声的境界,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反衬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下片来看,龙脑香所散发的香气制造了客观的温馨氛围,而女主人的主观却是“春思重”,“晓妆迟”而且脸上光色少了。主客观对照又是极不和谐,又反衬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尽管龙脑香浓,却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来。
锦水鸳鸯绮翼单,风鬟万里总飘残。青衣江上魂归夜,犹照峨眉古雪寒。
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
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青连翠结欲无路,仿佛上有黄鹂鸣。
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菁。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逢人说梦子堪笑,替人作梦余何痴。
世间万事同野马,觉后非真梦非假。五色过眼本虚空,富贵于人诚土苴。
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从今寤寐俱两忘,静与白云相对坐。
幽栖地僻经过少,花径不曾缘客扫。
积雪飞霜此夜寒,不知明月为谁好。
公来肯访浣花老,但话宿昔伤怀抱。
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
今年秋多阴,殊未决丰歉。
时时云一片,复作雨数点。
晚来晴颇牢,天宇碧如染,微风过林梢,斜日在山崦。
农家筑场罢,竭作事收歛。
贪睡吾可惭,斋扉昼常掩。
秋水幽幽济河道,君挂蒲帆若飞鸟。
西风黄叶滞公车,鸡黍从君怀故庐。
男儿自有四方志,世上相期独荣利。
昔时马周徒步动天子,君今有用当如此。
秋怀虫共悲,秋夜鹤同警。辉辉玉绳低,耿耿银汉永。
静思凫舄乔,遐慕螭蟠猛。途远慵著鞭,井深艰下绠。
鸟倦当知还,马失亦云幸。穷通委天命,尘虑可深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