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宵寒何处著诗魂,剔尽银缸未掩门。鸟啄落花风捲幔,一庭烟月自黄昏。
猜你喜欢
山行三日厌泥行,幸自今晨得一晴。
又听数声泥滑滑,情知浪语也心惊。
君且饮,我当歌,江间日出扬早波。塞上劲雪吹胡沙,行到芜城菊未花,石头南下少人家。
此时作客讵堪陈,红霞断续垂缤纷。匣中宝剑光芒在,古木尽落低寒云。
寒云缥缈流天外,路远迢遥不可会。陂泽常生并蒂莲,佳人为觅同心佩。
红楼宝碗酣朝辉,何许关情久未归。中妇流黄沾泪尽,仙郎白雪少人知。
与君历尽关山路,险阻交情难具诉。祇将薄骨抵风尘,浪说黄金买词赋。
词赋风流未可期,西山日夕水云迟。君归再奋雄飞翼,我归便倒高阳池。
他时更忆幽栖客,谁谓商山无桂芝。
城上乌。一年生九雏。枝轻巢本狭。风多叶早枯。氄毛不相暖。
张翼强相呼。金柝猜鹰鸷隼无由逐。永愿共栖曾氏冠。
同瑞周王屋。莫啼城上寒。犹贤野中宿。羽成翮备各西东。
丁年赋命有穷通。不见高飞帝辇侧。远托日轮中。
尚逢王吉箭。犹婴后羿弓。岂如变彩救燕质。入梦祚昭公。
流声表师退。集幕示营空。灵台已铸像。流苏时候风。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轻舟泛泛昭亭湾,春雪漫漫昭亭山。
寒沙曲渚杳不辨,素鸥翔鹭空中还。
宣城太守闵穷旅,双壶贮酝兵吏颁。
任从六花壅船户,满酌春色生衰颜。
醒时但爱云水好,醉後等与天地闲。
世间取乐各有分,何必舞娥高髻鬟。
三峰峭而尊,凝神入虚靓。青天动光彩,灭尽浮云影。
葛仙仙去几百年,尚留丹井阳山前。丹气夜烛东南天,不知妙道何人传。
李君好仙仍好学,到处题诗兼卖药。只今归隐白云深,服食金丹养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