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陇(lǒng)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shì)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
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
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
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0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7-108
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
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最低级的官。适:走、往的意思。
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春来渐觉一川明,马上繁花作阵迎。
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阊阖曾排捧御炉,犹看晓月认金铺。
羸形不画凌烟阁,只为微才激壮图。
镜留雪鬓暖消无,春到梨花日又晡。
移取扶桑阶下种,年年看长碍金乌。
折来未尽不须休,年少争来莫与留。
更愿狂风知我意,一时吹向海西头。
才情百巧斗风光,却笑雕花刻叶忙。
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白衫裁袖本教宽,朱紫由来亦一般。
王老小儿吹笛看,我侬试舞尔侬看。
单床薄被又羁栖,待到花开亦甚迷。
若道折多还有罪,只应莺啭是金鸡。
近来桃李半烧枯,归卧乡园只老夫。
莫算明年人在否,不知花得更开无。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
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造化无端欲自神,裁红剪翠为新春。
不如分减闲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
徘徊自劝莫沾缨,分付年年谷口莺。
却赖无情容易别,有情早个不胜情。
闲步偏宜舞袖迎,春光何事独无情。
垂杨合是诗家物,只爱敷溪道北生。
亦知王大是昌龄,杜二其如律韵清。
还有酸寒堪笑处,拟夸朱绂更峥嵘。
潘郎爱说是诗家,枉占河阳一县花。
千载几人搜警句,补方金字爱晴霞。
行乐溪边步转迟,出山渐减探花期。
去年四度今三度,恐到凭人折去时。
此身衰病转堪嗟,长忍春寒独惜花。
更恨新诗无纸写,蜀笺堆积是谁家。
昨日黄昏始看回,梦中相约又衔杯。
起来闻道风飘却,犹拟教人扫取来。
青城妖祲连云赭,瞻乌靡止龙在野。百年艺祖旧河山,万骑长驱若冰解。
京城留守一世豪,仰天雪涕风萧骚。起扶白日照河北,赤手欲障三秋涛。
义旂戛天天为泣,四方猛士闻风集。自期徇国与天通,岂谓忠言反难入。
披肝上疏留至尊,乘舆不顾东南巡。拊床三叫大星落,非天弃宋良由人。
功业无成志可纪,古来英杰多如此。君侯心事汉武侯,伟气英声冠千祀。
我来已恨王世迟,不得亲观忠勇姿。每过乡邑发犹竖,纶诰况是当时为。
却忆前朝司马死,章蔡群奸乘间起。国虽未乱政先亡,万里蒙尘从此始。
吁嗟黼辈真奴臣,贼君致寇肥其身。姓名污眼尚欲呕,君侯在位能无嗔。
侯乎侯乎慎勿嗔,谁使彼奴操国钧。君不见汴京礼乐正全盛,江南杜宇啼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