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符来汉南,星言速征骖。凤岭云连翅,柴关树如蓝。
讹言栗我仆,镝鸣更丸探。慷慨尚前去,险危余所谙。
猜你喜欢
翩翩双白马,结束向幽燕。借问谁家子,邯郸侠少年。
弯弓随汉月,拂剑倚胡天。说与单于道,今秋莫近边。
少壮方矜武,凶渠远避威。力全金镝迅,气勇铁鎗飞。
疋马搜山去,生擒探卒归。
铁面将军立战勋,青袍儒士学从军。拟歌吉甫兴周颂,不数相如谕蜀文。
一宵风雨。春与人俱去。春解再来花作主。只有行人无据。殷勤满酌离觞。阳关唱起愁肠。苦恨无情杜宇,声声叫断斜阳。
紫禁肃晴氛,朱楼落晓云。豫游龙驾转,天乐凤箫闻。竹外仙亭出,花间辇路分。微臣一何幸,词赋奉明君。
我来苍山未一日,平固弄抹剽宁邑。
此时乌合犹惧官,风鹤入耳心早寒。
来无与角去无捕,堂堂墟邑自来去。
堕军长寇那可言,初时数百俄数千。
受旗翕忽亘千里,聚落一烬如卷水。
就中闺女尤可愁,肩缗背箧步牵牛。
重重阙地搜伏窖,谓无白日再天晓。
我时避盗逃佛岩,亲眼见盗循山南。
红葛蒙头履躔顶,萦身铁被翻红浪。
招贤三尺刃如霜,夹以巨盾张朱钥。
皇皇我寨神呵护,山上澄明山下雾。
路边踯躅不敢前,依依遂犯连湖去。
六盗飞红登其巅,环山叫呼声连天。
纷纷扑雪半空落,赤子甘心自投壑。
州忘县邑县忘乡,我实自弱非贼强。
捐金买静恐不售,尸祝鼠辈拖朱黄。
何人此日不为盗,已矣独叹吾生忙。
已矣独嗟吾生忙,乾坤回首空斜阳。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chán)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hén)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
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
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参考资料:
1、邓绍基.新编唐诗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0:316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840
边兵:守卫边疆的士兵。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
地中出:从平地升起。
沙翻:沙随风翻滚。响疑雷:响声如同雷鸣。
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绵亘今内蒙古自治区。
张蠙早年曾游塞外,写了不少边塞诗。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出于晚唐诗人之手,却很有些“盛唐气象”。
首联是全诗总领。“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
“”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颈联继续写景。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而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联,语句浑朴,境界辽阔,学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为后人激赏。
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诗人分明看到横断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物,也难得有盛唐时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