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流涕中兴业,艰难一遇之。纪游聊有托,作颂更何时。
鼙鼓家山梦,荪荃泽国思。镜厓今照客,犹未鬓成丝。
猜你喜欢
帆随湘转寻浯溪,登岸欲摩唐宋碑。密林接叶山径寂,青虫当路垂秋丝。
桥边清波眼到底,乱石凿凿藏鱼儿。苍崖百尺悬于西,削成绝壁鸟不栖。
碑乃鲁国之所写,颂乃次山之所为。三千里外有水部,十四年后无太师。
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争洒挥。壁立积铁屹不动,安者见安危见危。
江湖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各人忠爱各朝事,大部楚泽骚人辞。
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武随。惟有溪边古渔父,欸乃湘烟无所悲。
路转云深处,荒台枕碧湘。江山开百粤,文字属中唐。
影落斜阳紫,名题卧石苍。风流呼漱玉,提笔妙能狂。
□□□□□□奇,金石辉辉万古垂。
论定固知名贵正,时危更识礼从宜。
溪山不老刊长在,天地重开继者谁。
多少舣舟咸有纪,况予毕戍可无诗。
怀玉山头月半轮,江风畟畟水粼粼。不知桂阙寒多少,剩有寒辉照远人。
泗水逢支遁,长天秋气阴。捲帘疏雨入,传茗慧谈深。
只履归何处,浮杯共浅浔。尘缘惭未断,空自问禅心。
杨子疲执戟,庞公息岩阿。所志既匪同,仕隐乃殊科。
蹇余究坟素,弱冠挂贤罗。一往四十年,功鲜忧患多。
朅来返初服,城郭困经过。眷兹空山曲,阒寂患微痾。
乔松周四厓,嘉谷被前坡。鸣禽戏丛筱,游鱼泳清波。
尘氛一以远,形神稍相和。况有旧田庐,偃仰可婆娑。
疏食苟无恙,永言憩烟萝。
辇(niǎn)毂(gǔ)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lǚ)衣檀(tán)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6-207
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