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中多夜雨,滴沥鸣空庭。晓来矫首看,四山晕螺青。
爱我菜甲长,小摘余芳馨。蔬食快得饱,陶然坐云屏。
溪声到枕上,飒飒松风听。大小两龙窟,足底千雷霆。
一泻万顷空,快哉如建瓴。
猜你喜欢
荒斋十笏地,独踞万峰首。重帘留烟云,一榻在郊薮。
日长尤胜年,城小真似斗。官舍接田家,相熟到鸡狗。
高枕看闲云,结夏作禅友。殷勤来青山,窈窕当户牖。
嵌空铺翠钿,著色杂粉黝。崇朝倏然化,惨澹绘妍丑。
雨晴风露间,变化随所有。谁施屏幛工,此真白描手。
墙东有隙地,荆菅瓦砾积。俯首荷耰锄,得此五弓辟。
南邻有丽春,纷纷间朱白。乞分五色种,剪缕比纨帛。
初日照殷红,残霞映浮碧。闲时列酒茗,坐卧兼枕席。
遂可忘穷年,岂止破萧摵。三更持烛游,早起独吟惜。
今年姑小试,纷然满篱格。来春扩西偏,烂漫补墙缺。
回想今春花,吟诗又陈迹。
万化流形陇畔新,耕莘宁复爱商臣。五羊皮好甘枯槁,不到翻然不作春。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yù)陶伤寸心。
野平葭(jiā)苇合,村荒藜(lí)藿(huò)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kuài)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参考资料:
1、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金风:秋风。
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郁陶:忧思积聚貌。
葭苇:蒹葭芦苇。藜藿: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徙倚:犹徘徊、逡巡。
樊哙: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虚生:徒然活着。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阿香一笑走丰隆,雨遍平畴万顷中。旧喜樊迟知学圃,今看许子快论功。
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珍重诗翁且彊健,东阡南陌兴无穷。
到此绝车轮,萋萋草树春。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
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太伯新祠古让乡,老梅根畔水流长。
十年梦寐三间屋,万古纲常一瓣香。
扁榜大书元自孔,衣冠遗制合存商。
向来曾拟荆蛮曲,许作迎神第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