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阁凌虚揽胜全,皇华使节驻秋烟。眼明乐浪玄菟外,身在蜚廉桂观边。
万里朝宗分市舶,百年渐被沃桑田。登临我本蓬瀛客,清宴风光一畅然。
猜你喜欢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仲连本策士,元亮非隐者。
举世莫知我,悬车息其马。
舣船阳羡头,停策计山下。
山水自娱人,无烦丝竹写。
金华山下空结庵,金华山人爱终南。未闻造父得朝十,却道狙公能莫三。
予苦挥尘上素服,尔何秣马向黄龛。曲辕散木愿自保,漫为牺樽悲杞楠。
山头一雨作膏沐,洗出千重万重绿。林容灿烂江声高,古刹庄严枕山麓。
系缆凝碧湾,石润青苔斑。欸乃一声山谷应,千帆影落夕阳间。
仙人低鬟静相对,但觉扑面皆青烟。青烟飞不断,石磴石镜互回转。
碑披蝌蚪奇,树种菩提满。忽然万壑奔惊雷,青天倒挂银河来。
飞流直下一千丈,晴雪滚滚晶帘开。枯藤浓梁赤龙血,古楠䢔遝作人立。
暗涧风号虎气腥,深箐暮卷猿声急。前山嵌古亭,后嶂开锦屏。
扁丹一叶泛萍梗,大江日夜无留停。宛疑人在镜中坐,相对共讶鬓眉青。
我今随君掉客帆,行程始至大佛岩。明早挂席东南去,一片疏钟送过山。
十月楚天雨,同云暗八荒。前山应是雪,此地不成霜。
气混朝岚重,声兼夜漏长。閒庭断来往,幽思渺无方。
黄金花朵照冠裳,开正当时近橘阳。阿阁秋高通御气,掖垣风细和天香。
自同葵藿常倾日,肯让梅花不畏霜。欢赏谁如今日乐,君王许醉紫霞觞。